爱心献给假日学校
上周末,第四届上海终身学习论坛暨2013年宝山区全民学习周开幕式在宝山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宝山区城乡历来具有较为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推进过程中,长年活跃着一批以民间社团形式为主的草根群众活动组织,逐渐成为“一街(镇)一品、一居(村)一特”的特色品牌。
淞南镇有个“大手牵小手”爱心志愿者团队。其所在的淞南五村一居委是个人口较多的老小区,中小学生有200多名。近年来,小区里成立了青少年假日学校。于是,志愿者老人们便挑起了组织活动和义务德育辅导员的重任。在亲子沟通系列活动中,由老年志愿者开设的“让孩子珍惜生命”、“当一名合格的家长”、“隔代教育的利与弊”等内容,引起了家长和孩子的极大兴趣。节假日里,志愿者们还会带着孩子们走军营、访敬老院,邀请心理专家上门为孩子们进行行为和情绪矫正。别看是个社区的业余学校,但假日学校开办后,出勤率一直保持在九成以上。
非遗传人自编教材
《社区教育民俗文化资源学习产品开发的实验》,是罗店镇彩灯制作社团与罗店成人中等学校共同承担的一项市级实验项目。几易其稿而成的《罗店彩灯制作工艺》教材,在当地的中小学里特别走红。这本教材出自罗店彩灯的非遗传人朱玲宝及一批彩灯民间艺人之手。平时他们深入社区、学校传授彩灯技艺,特别是想尽办法如何让这门民间绝技在中小学生手里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去年镇里举办了一次彩灯制作大赛,一下子吸引了360户家庭和800多名青少年的参加。
亲子活动以书为媒
庙行镇的民间故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社区学校经常邀请知名作家前来讲授故事创作经验,开设的《和谐社区故事文化》特色课程十分吸引居民参加,甚至还有家长把编故事、讲故事,作为提高孩子品行素养和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的“亲子共读时光”家庭阅读计划交流与展示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着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创造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一同感受读书的乐趣。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