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浦东新区大团镇焚烧秸秆的“烟火”熄灭了
~~~浦东新区大团镇焚烧秸秆的“烟火”熄灭了
~~~浦东新区大团镇焚烧秸秆的“烟火”熄灭了
~~~浦东新区大团镇焚烧秸秆的“烟火”熄灭了
~~~浦东新区大团镇焚烧秸秆的“烟火”熄灭了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机肥加工场年“吞”秸秆5000吨
浦东新区大团镇焚烧秸秆的“烟火”熄灭了
朱全弟 陈志强
  每年秋末冬初,水稻等各种农作物收割完毕,就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过去因为农作物秸秆没用途,村民在田头焚烧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年,在浦东新区大团镇农村田头,经常可以看到上海润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派人到田头大量收购农作物秸秆,使当地焚烧秸秆的现象看不到了。

  “农作物秸秆是可利用的宝贵资源,经处理后可变成有机肥。”在上海润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场长杨华新兴致勃勃地说。走进位于车站村的秸秆处理场,只见场地一边堆起了高高的“稻柴捆”,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内,输送机、粉碎机紧张忙碌着。

  59岁的杨华新以前曾在芦潮港农场工作,对生态循环农业情有独钟。他在海潮村、车站村先后创办了有机肥生物处理加工场、蚯蚓养殖场、生态葡萄园,终于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牛粪污染问题。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能否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有机肥?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农科专家的支持。2012年,“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被列为区支农资金整合项目,旨在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包括平整土地、新建道路、围栏、水电等,配备了运输机、粉碎机、装载机、翻堆机、生物菌处理等设施。据介绍,秸秆处理是将经过粉碎的农作物秸秆与牛粪、鸡粪等混合,加入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菌,经过40余天的耗氧发酵处理,就可变成没有臭味的有机肥。

  “关键是需要合适的生物菌帮忙。”杨华新说,将禽畜粪便加工制成有机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菌菇废料等。为了找到能够处理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菌,他曾到上海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部门请教有关专家,找到了最有效的生物菌后,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今年秋收期间,该公司秸秆处理场投入运行,每天派出50余人到各村田头收购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一般一亩水稻田会产生100个“稻柴捆”,每捆1元,农民每亩可增收100元。

  目前,“润华”公司年处理秸秆的规模为5000余吨,“润堡”公司有机肥场年处理禽畜粪便6000余多吨,加工制作成生物有机肥料3000多吨,基本可解决大团地区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准备再建造一个处理规模万吨以上的秸秆处理场。

  本报记者 朱全弟 特约通讯员 陈志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聚焦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招聘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豪宅旁景观河道黑臭难闻
有机肥加工场年“吞”秸秆5000吨
“线索征集令”读者响应踊跃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7万辆
广告
新民晚报要闻A03有机肥加工场年“吞”秸秆5000吨 2013-11-27 2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