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摄影是个既重要又容易被人误解的摄影类型,以为只要手头有相机,眼前有风景,就能进行拍摄。但沈志文教授认为,风景摄影精彩之处就在于将千篇一律的风景拍出独一无二的角度,拍出拍摄者的思想,这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相机,更需要讲究技术和灵感。
十年一剑 构图灵动了然于心
古代绘画讲究成竹于胸,就是指在下笔之前已经在脑海里构思好整体的画面,这一则规律运用到风景摄影上也是一样,无论想要拍摄的风景是动是静、白天黑夜,都要在按下快门前进行好整体构图。
比如在拍摄一些远景的时候,就必须根据风景中景物的色彩、形状、光线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构图样式。比如《万元归一》的画面,将干涸龟裂的大地、暗红与褐黄色的植被以及远处透出一丝日光的灰色天空分成三段,构成了典型的三分构图,将不同的环境内容自然地划分后,整个景色顿时变得既分明又有层次。原本这一幕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消极的:常年的干旱使得这里曾经的水泽之地如今只剩得些许小水洼,暴露的土地和乌云密布的天空透出淡淡的忧伤。然而,经过拍摄者的等候与角度选择,这画面又给出了另一重意味:尽管水资源已不多,但干裂的土地上依旧还有水的痕迹;红色灌木以艳丽的颜色彰显着自己的生命力;尽管乌云层如此厚实,但是象征希望的阳光依旧穿透了云层而至。截然不同的角度暗藏了摄影者的“话”,就看你能不能看懂。
神来一笔
天时地利更需人和
专业的技巧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得炉火纯青,然而有时候,如同“神来一笔”的灵感甚至能让一个菜鸟的摄影一跃而起,拥有了媲美专业大师的水准。
依山而建的小镇很多国家都有,从山坡向下俯拍往往是首选,眼前的《村落》正是以这样的角度拍出了唯美而梦幻的效果。在这张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拍摄时间对于一张照片的成败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通常日出后三小时或日落后三小时是拍摄的好时机,因为这时候的光线都比较柔和,拍出来的照片不会像中午时间拍的照片有十分深刻的影子和生硬的感觉,这张照片正是在晨曦之中拍摄的。在这个场景中,最难以掌握的还有自然形成的雾,颇有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思,雾太浓就会将景色遮住,雾太淡则会让画面失去这份梦幻感。为了等待最佳的时刻,拍摄者需要早早地来到山上,运气好些也许等上几分钟就能捕捉到,也可能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行,而耐心等待往往正是每个成功的拍摄作品背后的决胜因素。
好的风景摄影绝对不是“老年大学”水准的,因为其中包含了专业技巧的运用以及耐心等待的配合,有了这些,再常见的风景都能成为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