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5时45分,记者来到凯旋路、武夷路,道路上已是人声鼎沸,卖蔬菜、卖水产,卖生肉,甚至卖活禽的……摊位一个挨一个,向南延伸至延安西路口,总共500米长的道路半边车道被完全占据,少说有150个。
记者发现,如今的摊贩都成了“摩托化部队”,他们有的将菜筐绑在助动车两侧,有的干脆利用面包车后车厢摆摊,还有的则在黄鱼车上私自安装马达,方便执法人员到来时迅速逃离。6时刚过,城管队员来到路口,一众小贩闻风而动,赶紧收拾货物,骑上车就跑。一时间,各种助动车、改装黄鱼车四散逃离,2分钟内上百个摊位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地的垃圾和脏水。
据城管华阳中队队长江磊介绍,延安西路上一条弄堂内原本设有一处疏导点,如今因旧区改造成了一片工地,200多个摊位一下子流到了马路上,在凯旋路上形成了这样一个马路集市,每天清晨4点多就开始摆摊。虽然附近有一处室内菜场,但这里的价格便宜一半,吸引许多老年人光顾。城管队员几乎每天一上班就来管,要求摊贩撤离,这才能赶在7点前将道路打扫干净,避免影响早高峰时的交通。
江队长说,摊贩“摩托化”也给执法带来了难度。这处马路菜场,非法改装的黄鱼车有30辆,还有20多辆机动车,这些车辆一方面加剧了占道现象,另一方面在逃跑时横冲直撞,完全不顾交通信号灯,很容易撞到老人、孩子。
本报记者 曹文清
【记者手记】
莫让“尾巴”成“龙头”
菜场旁占道叫卖数百米的摊位,我们常称之为“马路尾巴”。可现如今,在不少百姓眼里,它们已俨然成了“龙头”。理由很简单:便宜!
租赁费、管理费……要在菜场里做生意开支不少,这菜价自然也水涨船高。靠“肉里分”过活的“买汏烧”肯定是锱铢必较的,于是,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怪像:菜场内空空荡荡,马路上热热闹闹!因为入不敷出,菜场里的小贩竟也撤离“围城”,涌上街头。
“引导入场入室”,对治理“马路尾巴”,上海市相关规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如何落实公建配套:筑巢引凤,方便生活?如何使菜场回归公益性:价格实惠,群众得利?如何减免摊位费:安生立命,小贩乐业?一连串的问题,考量着城市治理者们的能力和智慧。别推诿,勇担责——盼,政府有关部门细细思量;愿,政府有关部门快快行动!
【投诉热点】
从昨日0时至24时,城建服务热线:12319共接受“聚集性乱设摊”投诉101件,市民反映强烈的有:
逸仙路490弄门口,每天早晨6时到下午4时,存在大量乱设摊,严重影响市容环境。
唐山路、舟山路处,每天白天都有很多无证摊位,附近多条公交车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