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最近就遭遇到了这种麻烦,自从兴起二维码,手机几乎成了“扫码器”。有一次逛街时,无意看到扫二维码买电影票优惠的信息,他不假思索地拿出手机扫了一下,并进行了支付。谁知道几天后,王先生购买的电影票没得到,却收到了几条盗刷的消费短信,这才醒悟随手扫到的二维码存在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持卡人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尤其是使用手机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在网络支付或手机支付输入动态密码前,要仔细核对短信中的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等,如发现有疑点不要轻易支付,先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咨询。
针对目前也日趋严峻的信用卡网络盗刷风险,各发卡机构纷纷加大了监测力度和风控力度,并对相关服务和产品进行了升级。在发卡机构不断提升安全保障服务的同时,专家建议持卡人也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因自身失误而蒙受资金损失。
顾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