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由于原产地中海东岸,葡萄喜干燥,我国自古就有“葡萄南不过长江”的定论。上海等江南省区虽然自1980年代就开始引种抗病性强的巨峰系葡萄,但南方高温多雨、少日照和高地下水位等自然环境条件使葡萄病害多。上海交通大学王世平教授团队与南方各地科研院所合作,经过多年努力,攻克了在多雨、高地下水位和弱光条件下种植葡萄的关键技术,使葡萄在南方“落户”。
团队成员许文平副教授解释,果树幼时需要集中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水分扩大树冠,到了盛果期如果根系过于发达会吸收过多的水分和营养,严重降低果实品质。团队研发的“根域限制”技术,通过将每棵果树种植在自己的“小隔间”,有针对性地肥水供给,有效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这项技术种植的葡萄果树第二年就能够进入结果期甚至达到盛果期。此外,针对多雨高湿、日照少,团队开发出用毛竹片搭建避雨棚,就像给葡萄树搭建了雨伞,减少了病害,并创造性地将简易避雨棚改造为超大面积连栋促成棚,并通过树形调整,提高树冠,改善了叶幕光照和湿度状况。
这些技术使得欧亚品种的葡萄也能在南方种植,而且年用药减少了10-15次,成熟时间提前1-2周,品质、果实风味和色泽大大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大增。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