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尚在成都老家的王铮亮接受了本报记者电话专访,娓娓道来马年春晚前后有关这首歌的感人故事。
冯导初听便潸然泪下
王铮亮与《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缘分,要追溯到2009年。“因为和董冬冬、陈曦一直合作都很默契,他们为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创作的这首主题曲也就找了我来唱。”在王铮亮眼中,这首歌写得特别生活化,第一次看到时就被打动了:“但也觉得挺难驾驭的,因为歌词承载了太多东西,唱一遍就像经历了一次人生,特别感慨。”
不过这首歌被人熟知,却是因为贺岁电影《私人订制》。王铮亮回忆,两年前,自己在宋丹丹家里唱这首歌,冯小刚就感动得潸然泪下,“他觉得歌词写得残酷又真实,印象特别深刻。”后来拍《私人订制》时,冯小刚与宋丹丹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片中“有钱”的故事,将其收录进电影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去年11月,王铮亮在《我要上春晚》中连过三关,斩获了马年春晚入场券。在导演组的再三商榷下,他演唱的歌曲最终定为《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歌之一,冯导也认为这首歌特别适合春晚,他希望大家在吃年夜饭时听到,内心能有所感触,敬父母一杯酒或是给他们一个拥抱。”
春晚版编曲改了四次
王铮亮在春晚上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与以前的版本大有不同。“导演组给我的权限很大,除了时间规定在三分钟,编曲、演唱形式都和我商榷怎么做。”王铮亮透露,为了更完美地在春晚舞台上演绎这首歌,歌曲的编曲结构改了四次。“我最开始想把速度放慢一些,更有叙述感。后来冯导有一天半夜两点打电话给我,说希望还是保持以前的速度,这样一开始的童谣会显得质朴一些。因为这首歌他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所以我很尊重他的意见。”
最终呈现的版本中,开始的弦乐改作纯钢琴,“慢慢一层一层往上走,轻的地方比以前更轻,强的更强,最高潮的时候还加入了定音鼓和管乐。”王铮亮认为这种编曲更符合春晚舞台的氛围:“也更能承载歌词里讲述的那种人的一生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的感觉。”一贯以白面书生形象示人的他还留起了胡子:“我觉得这样更符合《时间都去哪儿了》要表达的成熟、温暖的感觉吧。”
开头两句声音有点抖
在王铮亮看来,第一次上春晚就能独唱3分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为了导演组的这份信任,无论试音、配画还是彩排,他都始终全力以赴。但他透露,虽然彩排了无数次,节目衔接也再清楚不过,但真正直播那一天心境还是不一样:“真的是年三十,真的站在了春晚这个舞台,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
王铮亮讲了一个故事,他的节目刚好紧接小品《扰民了您》,以前每次彩排,大鹏下场他上场都要相互击掌鼓励,“但直播那天,大鹏下场一脸泪把我给吓着了。但同时也明白了,所有人为春晚付出的努力就要在除夕夜画上一个句号了,又感慨又不舍。然后又想到父母这一刻远在天边,而自己三十多年第一次没和他们一起过年。我就开始揪心了,心情有点难以平复,所以现在去看回放,会发现我头两句是抖的。”对王铮亮来说,家是人生最温暖的色彩,而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理解,也因在那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愈发深刻。
春节回家唱了几十遍
一首老歌再度蹿红,王铮亮认为春晚平台是关键:“中国人比较内敛,平时又太忙碌,忽略了亲情。但在除夕那个特定的时刻,这首歌会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从而去释放平日隐藏的感情。可能因为有所触动,大家才会记住这首歌。”
今年春节回老家,王铮亮还因《时间都去那儿了》的走红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以前看到长辈都拜年,现在长辈不让拜年了,就要听我唱这歌。串一家门就唱一遍,春节期间我都唱了几十遍。”家人与朋友的祝福让王铮亮颇为感动,他也通过歌唱的方式将其中描述的亲情蔓延下去。
乍然走红,让王铮亮直言太幸运,而他也表示接下来要多花时间做音乐:“不能让时间浪费或是挥霍掉,而是要让它在音乐中静静流淌。因为对我来说,音乐不只是工作,也是生活。”王铮亮透露,今年计划出一首单曲和一张专辑,“希望能延续《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这种温情去写歌唱歌。”
驻京记者 陶禹舟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