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之下,国内圆明园文物未引起足够重视。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之前,被各单位和周边居民拉走的各种圆明园石构件不在少数,相当一部分并不比黄怒波“换回”的7根石柱基价值低,但其中许多文物目前或因尚未被发现,或因其他原因,依旧流散在民间,未得到妥善保护。
国内的圆明园文物为何得不到足够关注?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这些文物经济价值不大。许多流散海外的文物,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因贴上了“圆明园”的标签,在拍场上屡屡拍出高价;国内一些有价值的圆明园文物,却因未得到金钱上的估价,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大多习惯将流散海外的圆明园文物与被侵略与掠夺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考虑文物本身的价值。
海外流失文物要继续追踪,被侵略的历史更不能遗忘。但同时,对国内圆明园文物的妥善保护似乎也不能忽略。市场价格不高,并不代表文物价值低。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在关注海外流散文物的同时,我们也应给予国内现有的圆明园文物同等关注。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