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有了推动力切勿“自我主义”~~~
有了推动力切勿“自我主义”~~~
有了推动力切勿“自我主义”~~~
有了推动力切勿“自我主义”~~~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了推动力切勿“自我主义”
“新生代”如何迎接机遇?
单靓瑜
■ 《窗-潮湿》160cmx100cm 布面丙烯,作者:陆煜玮
■ 今年伦敦艺博会展出了乔汉·密尔顿的网络成像作品《分割、轮廓(Div Contour)》,展现数码和透镜呈现方式的不可辨性
■ 《烟叶上坦培拉》51x24.5cm作者:吕旭
■ Alison Erika Forde的作品《艾丽斯(Iris)》创作材料非常环保,来自慈善商店和二手店、亲朋好友弃置或赠与的物件都被用来进行二次创作
■ 《西游之“山”苦行》80cm×60cm×70cm 玻璃钢烤漆,作者:吕旗彰
  ◆ 单靓瑜(本刊伦敦特约评论员)

  编者按:作为2014年度英国举行的首个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于上月19日闭幕的第26届伦敦艺术博览会无疑表明了对“新生代”艺术家多加提携和帮助的态度。近些年,对青年艺术家群体的扶持与培养成为了当下艺术界的一大重要主题;在众多机遇降临时,艺坛新生力量该思索一番:如何自我定位,又该做些什么?

  每年一度的伦敦艺术博览会无疑是英国,乃至国际艺坛潮流的风向标之一,参观者既有专业的收藏家,也有大量的普通艺术爱好者,无论是来看或是来买,对于参展的艺术家来说都是一场公正的“评价会”。今年的展览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呈现在眼前:虽然是国际博览会的“老字号”,但伦敦艺博会也越来越重视对新锐艺术家和创意作品的推出,可以说,年轻艺术家们在这几年里有了越来越多展示、交流的舞台。

  今年伦敦艺博会中,一个名为“艺术项目”的单元集中展示了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年轻人独有的大胆和想象,在一件件形式新颖、主题各异的作品中,让人看到当代艺术的旺盛生命力。在这个国际平台上,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融合,作品之间的迥然差异让观众目不暇接。来自亚洲的年轻艺术家,诸如日本的村上隆、奈良美智,以及中国画家李演等的作品也在欧洲大受追捧,完全体现了“艺术无国界”的场景。

  无独有偶,即将在今年4月开始的另一大艺术盛会——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也将保持其将新型艺术家和画廊汇集起来的特色,同时将加强作为一个“发现新人”的侧面,让艺术家在职业生涯开始之时就有机会被大众熟知。可以预见,年轻艺术家的机遇在将来的十几年会更充足,而有了众多大型平台的推动,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年轻艺术家们应该带给观众怎样的作品?传达怎样的艺术理念?

  我想,无论什么年龄的艺术家,他的创作都不应该是脱离生活的,没有一个共通的语言环境,他就无法通过作品将他的思考和想法传达给别人。因此,当代艺术完全可以拥有个性,但千万不能过度,一旦陷入“自我主义”中,那么观众势必不会买账的。另外,当越来越多材质和手段被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更应该明确艺术的界限,如果拘泥于形式创新,而不顾基本的审美体验,甚至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内涵,那么再多机遇也是浪费。

  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个性,才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新生代”独有的当代艺术。 (本刊英国伦敦专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新生代”如何迎接机遇?
当“独生”成为艺术现象
请保持些许“陌生”
公告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新生代”如何迎接机遇? 2014-02-15 2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