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充斥着“偶像崇拜风”,沃霍尔、克莱因、约翰斯等,似乎这些大师成为了流行的风向标,一些大同小异的当代作品蜂拥而至,却唯独不见大师们身上的独创性。另一种极端则是几乎脱离了社会背景,完全行走在个人主义中,既让人看不明白也无法给观众们提供最简单的视觉享受。于是,当大师的时代过去后,仍然有人在前赴后继地模仿、复制,那样的创作又有什么意义?
艺术需要陌生感,也就是新鲜感。同一个类型,让人一眼就看出来的统一风格总让人觉得无趣,不少艺术家最不希望别人一眼就从新作品中认出自己,因为这说明他的风格早就被观众打上了标签,给不了惊喜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少艺术家就喜欢另辟蹊径,想尽办法用新材质、新手段去表现,因为陌生化既能让观众感到新鲜,也能让艺术家自己保持创作积极性。
作为艺坛生力军的青年艺术家在陌生感上有天生的优势,没有过高的知名度同时也让他们的风格有更多可能性,所以几乎每次国际知名的艺博会,都会有那么几个一鸣惊人的新锐艺术家引人瞩目。作品的独特与通俗,其实并不矛盾,独具特色的内涵、形式,加上通俗易懂的展现,才能让观众既享受又共鸣。有点“陌生”才能让人看到创新。
(本刊西班牙马德里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