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乡愁是什么?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那片瓦屋顶,是世代传承的共同记忆。所以,杜甫说“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明人常伦有“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可是,今天我们的乡愁系挂何处真是个问题,老家的青山在减少,绿水在变浑,到处是大同小异的楼,让人不小心就迷失了家的方向。
乡愁是人的乡愁。话有点拗口,打个比方吧,上海人在复兴西路上散步很惬意,但有谁说“走,到浦东大道上去散步”,为何?浦东大道是为车设计的,那里就没有乡愁;所以为“人”的城市就会细心地把购物街设计成500米左右,因为大家逛街的理想步行距离是一公里,走走看看聊聊逛完正好很轻松也不累,不累以后就还会来;久了,购物街就成了乡愁的挂系物,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那里的边边角角,忘不了那里用吸管喝汤的包子。如果谁把购物街变成两公里、三公里,你看谁能脑子清醒地把它逛完?
正因为如此,理想的城市应该更少玻璃幕墙,因为千篇一律的高楼和玻璃幕墙会让人感到沮丧;有好的夜间照明,街道、公园、水岸、绿地等户外公共场所有更多的休闲长椅,有恰当的雕塑、装置和其他公共艺术品。
往大里说,让大家“记得住乡愁”,就是对“中国记忆”的保护和传承。还记得莫言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讲的“故事”吗?其过世的母亲、几十年前的高密东北乡,有半个字是关于济南、北京的么?都是儿时的记忆,他讲的是乡愁。这乡愁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无论苦甜,都是。
近日,又闻河南新郑市龙王乡庙后安村的安氏大院,因“合村并城”被当地政府限期拆除。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民间宅院,曾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为其让路,却挡不住地方政府要求整齐划一“城镇化”的决心。大院的老住户潸然泪下,哭诉“十几代人在此居住,我有责任给后人留下一个标志物,也想尽到自己的责任,但我有责任没权力”。我们要对冲动的“老爷”们说:“别拆了,留下吧,别让后代说‘乡愁去哪儿了’,祖先也会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