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堂正的八卦
《黄金时代》由导演许鞍华和编剧李樯联手打造,以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为引子,重塑了当时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由汤唯出演女一号萧红。昨天,王安忆一开始就谈到了“爱情”,“在萧红那个时代,爱情一定不像我们今天这么轻松。今天我们听到很多人在说爱情,幸福不幸福、痛不痛、快乐不快乐,今天的爱情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在那个时代,我觉得爱情甚至是带有革命性质的。”
她说,看了这部电影之后非常过瘾,有些在文章里间接看到的场面,都成为了直观的画面。“我在想,将来这部电影上映一定会让观众兴奋。萧红和她的那些男朋友们,我个人非常欣赏,也很喜欢导演这样的处理。”王安忆觉得,多数人都会有一些八卦心理,在电影《黄金时代》里,这些都“非常堂正”地表现了出来,“连小小的细节都很到位”。“ 萧红实在留给了我们太多的传奇色彩,她31岁就已经完成了一生。悲剧也罢,喜剧也罢,轰轰烈烈地完成了,这是那个时代赋予她的。”
爱情 严肃的试验
许鞍华导演说,当她看到“爱情去哪儿了?”这个话题时,首先想到的是“爱情”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事实上,它也是被发明出来的。以前是没有这种概念的,结婚只是一种结构,而爱情似乎是从这个结构里逃逸出来的东西,一种浪漫性的爆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自从“爱情”进入人们的意识中后,人们对爱情的寻找就一直存在,所以许鞍华说:“其实每一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知道爱情是什么东西。可是我却感觉这个东西有点像佛家说的,要去自己体验。”她认为,无论时代环境怎么变,爱情的本质还是一样的,只是处境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时代开放后,年轻人在爱情上寻求花样的成本低了,而萧红和萧军的爱情,是在尝试一种多元式的爱情,那是严肃的、试验的,他们对自己有要求。但现在不是了,更多的成为软弱的借口。”王安忆说。
爱情 转化的热情
王安忆谈及萧红时,问及“爱情去哪了?”她认为,萧红把爱情转化了:“萧红的作品写爱情很少,基本上没有。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才能的人,一个有能量的人,她是怎样把她的热情转换为别的更巨大的东西。”王安忆说,自己很庆幸萧红的辉煌永远定格在31岁,“那是一个特别有能量、有热情的年龄,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或许是北方赋予她生的意义,北方的树都长得很艰难,北方人的热情可以把自己烧毁。萧红身边男性的爱的能量都不能和她匹配。而作为一个作家,萧红又可以把她的能量转化为更高的价值。” 本报记者 张艺
相关链接
影片《黄金时代》重点讲述的是萧红开始写作的十余年间的故事,她先后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四个男人间的情感纠葛,都在片中一一展现。不过,爱情只是全片的一个元素,影片更注重表现的是每个人物在当时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全片共涉及20多个人物,其中主要角色有13个,鲁迅、丁玲等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家都将出现在片中。
在广电总局2012年3月发布的电影剧本立项公示上,该片当时的名字叫《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后更名为《黄金时代》。这个片名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