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张新在宣布这条新政策时,将“风险管理”四个字提了又提,希望通过综合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手段和定价自律措施,确保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他同时透露了自贸区内外币存款的“家底”:区内外币存款余额48亿美元,其中小额外币存款余额12亿美元。
中行上海市分行的专家认为,由于自贸区内小额外币存款余额基数不大,央行选择在自贸区试点,整体风险可控。对试点政策发布后集中的疑问,也一一做出了分析。
因客定价一事一议
问题一:自贸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如何定价?外币利率会明显上涨吗?
中行上海市分行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庄薪分析:2005年,央行放开了大额外币(300万美元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对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仍设定了上限。比如美元一年期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是3%,而现在各家银行自己定的利率离3%上限很遥远,中行一年期美元利率0.75%,工行为0.8%,花旗1%出头一点。各家银行的定价策略并不相同。
区内试点放开以后,促使银行产品更加丰富。银行对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可以分层自主定价,同时意味着客户存款时拥有了议价的能力。银行将因客户而异,一事一议,进行利率定价。就像在海外的银行,有一个挂牌价,但是每个客户进门后根据资金量等情况可能谈成不同的利率价格。区内上限放开后外币利率有一个稳步调整过程,确实有一定空间,但不会有较大的波动。银行在定价时有一套机制,会评判风险和流动性,平衡盈亏。
个人开户需提供证明
问题二:试点会造成外币存款搬家吗?
中行上海市分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张欣园分析:可能性有。但市场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客户资金有划转成本,即使利率今天这家高了点,明天那家略涨,多数人经过自己的判断,仍会选一个利率相对平稳的银行开户,而不是因为一点点利率差就忙着将资金搬来搬去。以人民币存款利率为例,有的银行上浮10%到顶而有的不到10%,存款并没有都流到了前者。央行规定还提到,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对区内居民小额外币存贷款自主定价,区内居民中包括在自贸区内就业一年以上的境内个人。就是说,个人在上海的金融机构开户享受区内政策,需要提供企业的介绍信等材料证明自己符合这样的条件。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