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黄牛”之间也划分“上班”地盘,互不越线。如今,有的网点门前原来两三个“黄牛”驻守,现在只剩一个。
“外汇要吗?外汇有吗?”提起“外汇黄牛”,市民的第一反应是银行门口那些外汇掮客。更早一点的,会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路华侨商店门口的“打桩模子”、梦特娇黑T恤“上班服”、电影《股疯》里王汝刚扮演的三宝刚出场时的身份。
在外汇管制时代诞生的灰色职业——“外汇黄牛”,三十多年后,终于在管制放松的时代不可避免地走起下坡路。同时,随着投资、留学等各种“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人民币一路升值,人们也期盼结售汇额度根据需要继续提升,用不着找“外汇黄牛”私下交易。
“黄牛”围追堵截拉客倒汇
在人民公园附近的一家银行网点外,每天驻守着一批“老面孔”,围堵前来买卖外汇的市民,有的甚至混进网点找客源。市民沈先生近日向本报投诉, “黄牛”非法倒汇,不仅干扰储户,还影响着上海的城市形象。
记者来到现场暗访发现,门口台阶上站着2名背单肩包的男子,只要有人进出,他们都会追问,“外汇要吗?”
营业厅面积不大,除了几名正在等候办理业务的客户外,竟然也有“黄牛”的身影。此时,3个手持马来西亚货币的年轻女孩被一名50岁左右的“黑夹克”盯上。“黑夹克”很快将其带至牌价表前,拿出手机计算起来。“我给你的价格肯定比银行划算。”双方讨价还价了一番,顺利成交。“黑夹克”收下货币,从包里掏出一叠人民币,熟练地在自动点钞机上过了一遍,交到年轻女孩手中。
记者表示想买100万韩元,话音刚落,“黑夹克”就熟练地在手机上摁出一个数字,“比银行便宜,多买多优惠。”看到记者有些犹豫,他赶紧说,“你放心,绝对不会有假币。我们老客户很多,交易量很大的,你买过一次就知道了,以后保证你还来。”问他索要了一张名片,只见红色的卡片上写着“外汇信息咨询,王先生,159xxxxxxxx”。
每天“上班”已做了10年
记者在营业厅内观察了半小时,又辨认出其他“黄牛”。他们的特征是在营业厅内来回走动,一会儿带客户看牌价,一会儿又到自动点钞机前清点钱币,甚至将手持等候牌的客户直接“拦下”,进行私下交易。
“黑夹克”说自己每天都在这里“上班”,一大早就来,银行下班才走,已经做了十年。
当记者问他手上外汇的来源时,他显得非常谨慎,并说:“这个你就没有必要知道了,我们有自己的途径,赚个差价而已。”
公开倒汇为何无人管理
据了解,市民购买外汇的原因大多是因探亲、旅游及留学需要,但银行兑换还有一定的额度和手续,且必须提供本人有效证件,如此一来,导致一部分人为图省时省钱,直接投奔“黄牛”。
然而,记者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获悉,私自外汇交易违法,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沈先生说,这些黄牛最初只是在银行外做买卖,但现在索性将进入营业厅内“办业务”。“倒汇黄牛如此嚣张。我听说他们在私下交易时曾与别人发生纠纷!”沈先生对这种违法行为非常不满。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