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动“黄牛”饭难吃
在繁华的南京西路商业街上,汇聚了众多中外资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及上海农商银行等。这里也是“外汇黄牛”经常出没的地方。银行门口一般都能发现背着斜挎包,手上拿着白色卡片的人在转悠。24日下午,当记者正准备走进银行大门时,一名“斜挎包”主动上前搭讪:“外汇要,阿拉外汇便宜。”
据以顾客身份找“外汇黄牛”摸底的银行员工说,“黄牛”也分类的,识相的候在银行门口,胆子大的老“黄牛”会窜进营业厅拉生意,动静大了被保安发现“请”他出去。这个“斜挎包”属于前一种。
“斜挎包”姓邱。在他手上,用人民币兑换美元当前价格是6.10,银行给的价格是6.11。他叹气说,身边很多从事外汇兑换的朋友都已经不再做这行了。美元汇率波动频繁,对他们的生意造成了很大影响,“先前形势好的时候一天能做上六七笔,可是现在不景气,一天最多也就两笔生意。这种情况已经延续了快半年了。”
多种因素致“黄牛”留存
在汇率报价价差空间大的年代,“黄牛”业务繁忙,呼风唤雨。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一段时间,将近9元人民币才能兑换到1美元。当银行挂牌价8.8时“黄牛”报价低到8.6,换入5000美元就相差1000元。“黄牛”因外汇管制而生。最早的时候,“外汇黄牛”利用外国人身份,手持外国护照在银行开户,结汇售汇比国民身份都有优惠,所以持有外汇量大,拥有盈利的空间。
“外汇黄牛”长期存在有多种原因。但是这些因素也在逐渐变化,动摇他们的生存基础。
第一是图方便 填表申报、提交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市民如果需要诸如1000美元的小额兑换,有的为了省时间直接找“黄牛”换。
其他比较受欢迎的“冷门币种”还有泰铢、菲律宾比索、韩元、俄国卢布及新西兰元。新兴旅游市场货币在多数银行兑换不到,能换到的网点需要提前一天预约。生意虽小,跑量生存。
第二是图便宜 优惠汇率一直是“黄牛”的法宝,对于经常去国外大量消费的人有一定吸引力。
第三是没有兑换额度的限制 据分析,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外汇的需求超过了规定额度,所以才寻求“黄牛”的帮助。2005年,个人结售汇额度提高到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5万美元的额度对一般家庭的资金使用是绝对足够的,但是遇到移民海外、在国外投资买房等情况,就明显不够用了。
建议提高结售汇额度
市民张先生多年从事进出口业务,去年他们一家人在葡萄牙租房生活了一段时间。上海人出门在外,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关心当地的房价,他自然也顺便考察了当地正在销售的多处房产,结论是房价比上海有吸引力。购房移民葡萄牙的门槛就要50万欧元。他说,如果想在海外买房置业,在当地又没有资产,受到外汇额度的限制,钱怎么出去确实是个问题。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外币相应贬值,比如说原来的5万美元值40万至50万人民币,现在只值30万元出头。许多超过额度的客户无法在当年进行结售汇业务,才会找“黄牛”兑换。
部分业内人士和市民认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的结售汇额度执行了9年,已经到了有必要提高的时候。现在中国人出境的范围越来越广,消费投资置业留学等各种需求呈现常态化。国家希望支持和鼓励企业和个人“走出去”,提高个人结售汇限额,是消耗高额外汇储备的一种方式。在个人跨境资金需求日趋频繁的今天,这块口子不妨可以得开得更大些,也有助于“外汇黄牛”的最终消失。不然的话,这些正常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只得通过灰色渠道完成交易。
本报记者 谈璎 本报实习生 全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