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背景
今年1月11日的香格里拉大火让独克宗古城这座集民族风情、传统文化、特色建筑于一体的历史名城毁于一旦,在外界纷纷质疑一把火何以烧掉半座城的时候,我们该意识到,古城、古镇的保护不该等到事件发生后才开始反思。
香格里拉大火无疑是今年最令人震惊的一桩事件,2007年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克宗无疑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火灾前,古城正在申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然而在这场火灾的“考验”下,无疑暴露出了古城日常安全维护的诸多不足,同时也将古城、古镇的建筑维护问题揭示了出来。
火灾起因是古城东部的某客栈因用火不慎造成,最核心的疑问就是,仅有一个起火点,为何会引起几乎毁掉整座古城的大火?首先,据一位现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独克宗独特的藏式民居多为木质房顶结构,但“木瓦片时间久了,就会变干燥,容易受到风雨侵蚀”。为了防止火情蔓延,古城的这些建筑房顶木板都被设计成可以快速掀起,当地居民会用“原始救援”——众人用盆、桶接水灭火的方式解决险情。
这并不是独克宗古城第一次发生火情,自上世纪80年代起,独克宗居民便用“掀房顶”的老办法阻止了3起火灾。然而,自从2013年香格里拉发生地震后,有关部门便要求加固居民房屋抗震,而方法就是简单地用铁丝固定木头房顶,再用螺钉固定在墙体上。大火发生后,很多居民表示:“如果房顶可以像原来那样掀开,大火就不会烧得这么快。”再者,据当地民众和网友爆料,大火发生时,起火点附近的消火栓没有水。对此,当地消防局的解释也语焉不详。
即便不细究其中原因,但这次救火过程中的种种阻碍,反映出当地相关部门对古城日常安全维护设施的设计、监管不足是毋庸置疑的。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独克宗古城作为景点的价值被放在了文化古迹保护的前面,独克宗古城的历史价值和观光价值,不正是这整座城里一栋栋建筑所组合而来的民俗文化吗?无论是木质房顶的隐患,还是消防设施的缺失,都不应该是在火灾发生时、甚至是发生后,才来寻找原因的。
由此思及国内的其他古镇、古城,但凡年代悠久的多是木质结构建筑构成,如果没有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保护措施,那么香格里拉大火这样的险情必然会成为每个古城、古镇的隐患。古城、古镇一旦遭受到这样的损毁,那么必将是毁灭性的,因为这样的建筑样貌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城镇文化,更是当今研究古代的建筑工艺最珍贵的模本。不同于其他古物和艺术品,这样的建筑体必定是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不将细节之处考虑进安全保护措施中,平时不做好万全的准备,这样的轻视大意才是对古城、古镇最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