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国内首例因打车软件引发的纠纷诉至法院
~~~国内首例因打车软件引发的纠纷诉至法院
~~~国内首例因打车软件引发的纠纷诉至法院
~~~国内首例因打车软件引发的纠纷诉至法院
~~~国内首例因打车软件引发的纠纷诉至法院
~~~国内首例因打车软件引发的纠纷诉至法院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机接单“嘀嘀”遭拒乘客维权
国内首例因打车软件引发的纠纷诉至法院
宋宁华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昨天下午,记者从上海市律师协会与“上海法治声音”召开的媒体法治文化沙龙上获悉,国内首例打车软件拒载乘客纠纷状告到浦东新区法院,法院将在一周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回复。据悉,这是国内首例因出租车司机接单打车软件拒载乘客而引发的诉讼纠纷。

  司机拒载

  今年2月2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严先生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东馆门口附近,等候乘坐出租车,除严先生外还有4位外国人和一位中国人也在等车。

  严先生回忆,当时,许多开启空车标志灯的出租车在经过停靠点时,都对大家的扬招视而不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等待后,终于有一辆亮着绿色空车标志顶灯的锦江出租车驶入停靠点。排在严先生前面的一位女士坐入车内,但她很快又从出租车下来,重新招手拦车。严先生见状,立即上前打开这辆锦江出租车的车门,坐了进去。不料,该车驾驶员回头对严先生喝斥道:“出去!”严先生非常惊讶,只见这位驾驶员手里正拿着一部手机在进行操作,上面显示着“嘀嘀打车”的软件界面。就在这时,一位女士急匆匆跑过来,拉开车门,坐在了副驾驶位子。严先生这才明白,原来驾驶员刚才在用打车软件接单。严先生被逼无奈下了车。

  乘客投诉

  之后,严先生向上海锦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电话投诉拒载事件。但直到3月3日,出租车公司才回复电话,称已经与该车驾驶员核实过情况,并透露该驾驶员当时可能在用打车软件接老客户的单子,所以不能视作拒载。严先生一气之下委托律师起诉维权,要求判定出租车公司拒载行为违约,并承担维权的合理支出,以及该案的诉讼费。

  是否违法

  代理该案的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张浩律师认为,出租车驾驶员开出租车是一种职务行为,并不是个人行为,所以乘客维权时理应起诉出租车公司,依法维权。

  本案中,被告出租车在空车待运的状态下驶入道路边待租区域,在严先生拉开车门坐上出租车后,双方的客运合同即告成立,被告必须按照原告的要求将原告送至目的地,被告拒绝履行合同义务驱赶原告下车,理应承担违约责任。

  昨天,在文化沙龙上,也有律师提出不同观点。有人认为,高峰期禁用打车软件的规定是从3月1日起实施的,因此出租车的情况并不违规。也有人认为,通过嘀嘀打车叫车的乘客缔结合约在先,驾驶员对严先生并不构成违约。

  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看来,起诉拒载行为,看起来付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与要求获得的财产利益不成正比,但是一旦胜诉,获得的赔偿虽小,可对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很有作用。

  据了解,目前严先生已递交了起诉书和相关证据,法院将在一周内给予是否立案的回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6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司机接单“嘀嘀”遭拒乘客维权
制售假货100人被告上法庭
顾客要知真酒 商家要卖真酒
从关注食堂伙食做起
“三星”“小米”成“李鬼”心头宝
广告
新民晚报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A06司机接单“嘀嘀”遭拒乘客维权 2014-03-15 2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