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圈/圈内圈外
     
本版列表新闻
~~~——沪上演艺公益经典品牌介绍
~~~——沪上演艺公益经典品牌介绍
~~~——沪上演艺公益经典品牌介绍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广会“闪亮” 剧艺堂“敞亮”
——沪上演艺公益经典品牌介绍
朱光
  星广会 既是“三无”又是“三有”

  星期广播音乐会是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普及型系列音乐会。该音乐会统筹何红柳谈及这一品牌时幽默地表示,我们主办的音乐会是“三无”产品,但具备“三有”责任感。

  创办于1982年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是东方广播公司的经典品牌,说其“三无”,是因“无场地,无艺术家,无资金”。演出场地——上海音乐厅,是租的;艺术家要一个一个去谈,没有驻场的,当然更没有义务演出的。至于资金——几乎都是电台贴的,虽然有一家银行赞助,但赞助的钱首先要用于广播广告,折价之后,真正能用于举办音乐会的就少之又少了。

  能长期举办“三无”音乐会的“动力”,是“三有”——有媒体平台,有传统和传承,有社会责任感。星广会的基本班底是做传统电台节目的,对于传播和推广有一定的经验,做古典音乐的普及相对比较容易上手,这也是一般意义上的演出机构所不具备的条件。星广会创办之初,资源非常匮乏,但媒体工作者凭着责任感在尽力。有时候,看到台下又有一拨拿着塑料袋的观众在交头接耳也会感到安慰:“至少,我们又吸引一批新听众入场了。”当然,当听到国外艺术家赞叹星广会有那么多年轻观众时,“我们就觉得更值了。”

  以最近一期星广会为例,女性观众居多,比例为58.7%;20-39岁的观众比例最高,达40.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了83%,月收入3000-7000元的占到一半,另外也有12%的观众月收入在11000元以上。有57.1%的观众表示,星广会是他们观看的首场音乐会。可见,星广会对它的观众确实起到了音乐会“入门第一课”的作用。

  剧艺堂

  “多元艺术体验”的课堂

  曾经在大剧院开创艺术教育部的费元洪,现任文化广场节目总监,对“剧艺堂”这一注重“多元艺术体验”的课堂,他颇有心得。他很坦白地说:“剧场举办这类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品牌经营,其次是吸引潜在的观众。但是做这一切都不能忘记初心。初心,就是最初推广艺术的最为单纯的目的——与人共享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

  “我们希望剧院不仅是欣赏演出的场所,更是生活中的文化教室”。在保有剧院开放日,王老师歌唱教室、戏剧教育工作坊等经典栏目的同时,今年起还将增加读书品鉴会、针对女性观众的“美丽人生”女艺术家见面会、音乐剧体验工作坊和“亲子宝贝”“艺”起来……合作单位包括上音、上戏、译文出版社、则人女性基金会、法领馆文化教育处、香港教育剧场论坛TEFO等机构。

  剧艺堂成立2年多来,已拥有近6000名会员观众。去年剧艺堂共举行了88场艺教活动,参与人数达17772名,其中会员参与人数达2114名。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评论·人物/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观点/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样本
   第B04版:现场/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展事
   第B06版:趋势/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记忆
   第B08版:地图/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艺林散页/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广告
善我初心 美你未来
星广会“闪亮” 剧艺堂“敞亮”
近期公益音乐活动一览
新民晚报文娱圈/圈内圈外A13星广会“闪亮” 剧艺堂“敞亮” 2014-03-29 2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