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盾 摄
“佛罗伦萨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艺术的芬芳。”来之前,上海一位创意园区负责人对我这样描述,那是他心心念念的地方。“搞设计的,如果没来过佛罗伦萨总觉得少点什么。”
带着疑问,我漫步街头,停停走走,倒真的“嗅”到了一股文化、历史、设计水乳交融的清香,时时刻刻萦绕心间。
在中国,佛罗伦萨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翡冷翠。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来此度假,因触发内心美的悸动,便将意大利文的Firenze翻译成翡冷翠,取自“美丽的玉石”之意。
在我眼里,翡冷翠的美是不动声色的,需要你一层层细致剥开方见美好的内核,那是什么呢?不是市政广场举着相机的喧嚣人群,不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大牌时装店,甚至也不是一栋栋矗立的历史建筑,是阿尔诺河畔拿着画笔沉思的艺术家,是小餐厅外面凹造型的藤椅,是家庭旅馆里用作浴巾的托斯卡纳土布,是庭院里像迷宫一样的绿植,是直饮水管下藏着的两个铜制头像,是连窨井盖也要设计成调皮笑脸的巧心思,是无论哪里都能见到的飞舞鸽群,是双手抚摸在长满青苔的建筑墙上潮湿又沧桑的触感,是凝望大卫像时情不自禁想与他对话的冲动,是佛罗伦萨人的迷人微笑,是那一声声古老又隽永的钟声……
上海设计师丁伟已经是第三次来佛罗伦萨。这次来意义却最为深刻,因为借由中意设计交流中心佛罗伦萨基地开园运营,他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丁伟所负责的木马设计原本在欧洲就有不少客户,但过去设计师都在上海,不能第一时间响应客户的需求,现在借由中心搭建的平台,他将整合欧洲设计力量,为中国企业设计更多更好的外销产品。此外,一些原创自主品牌也将在欧洲推广,希望承载上海文化价值的品牌能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梦想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指日可待。”
丁伟认为,佛罗伦萨所有的设计都是在尊重历史、扎根历史的前提下进行的。比如中心在佛罗伦萨选址的“诗特洛奇”别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虽然重新翻新设计,别墅焕然一新,但里面古老的、充满历史感的东西均原样保留。
意大利设计师阿克雅用实践证明了丁伟的话。我们参观了由他主导设计的安蒂诺里酒庄。如果不是有人做向导,我很难找到它。这个项目历时近10年,耗资巨大,却相当低调,并不是容易引起关注的标志性建筑。
酒庄距离佛罗伦萨约20公里,被一片山脉环绕,屋顶被改造成了一种葡萄种植园,而酿制、灌装、储存等环节都藏在地下22米深处。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干扰。整个建筑,并没有成为托斯卡纳山丘上一个突兀的存在,而是和谐融入到自然中。“这座建筑物就是人与自然共栖互利的最真实表达。”丁伟如此评价。
潜藏在地下的酿酒区自北向南延伸,巧妙地随着地基的起伏若隐若现。从地下旋转而上的楼梯充满了现代感,而内里却崇尚古朴自然的设计精神。比如,大部分采用廉价易得却好用的材料,而从地下开挖的土地最后全部用来种植葡萄园,可以说对土地的消耗为零。
更难能可贵的是,设计师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者,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谋取平衡,从不忘记追本溯源。比如酒庄大量使用了穹顶设计,墙面花纹取自当地居民家中土布的一种家喻户晓的织法。酒庄里还设计了一个博物馆,藏有几百年前由达芬奇设计的榨汁机和各个时期的油画。漫步在酒庄中,设计的精巧心思随处可见,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