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碑刻碑结深情
丹青
  今年二三月间,上海长江口水源地遭遇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对上海长江口陈行水源地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局部地区饮用水的口感已受影响。上海供水行业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应对,充分发挥陈行水库与宝钢水库的联动作用,用足宝钢水库水源。看到这条消息,篆刻家陈新民想起了宝钢长江引水工程,想起了他刻的宝钢引水工程纪念碑,他找出了书法家任政先生书写的《宝钢引水工程纪念碑》碑文墨迹(左图为局部),回忆起近三十年前与任老合作,刻制碑文的往事。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项目上海宝钢,遇到一个争议激烈的大问题———引水工程问题。宝钢原先打算从长江取水,后发现由于冬季长江流量减少,咸潮入侵,使水中氯离子值严重超标,不得不作出从距宝钢72.5公里的淀山湖引水的方案。但取淀山湖水与上海市民用水有矛盾,亦可能造成湖水污染。对此,众说纷纭,一时难以决定。经过宝钢和上海市科协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形成了“避咸蓄淡筑库引水”的长江水源新方案,这项新方案在1985年9月建成,保证了宝钢一号高炉的胜利投产,为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满足了宝钢一、二、三期工程和三期以后工程的需要,同时也改变了上海市自来水水源地的格局。

  工程建成后,有关方面决定建碑纪念,由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工程题字“宝钢长江引水工程落成纪念”,请著名书法家任政书写碑文。碑文谁来刻?陈新民当年37岁,是宝钢第19冶金建设公司机装公司的职工,宝钢19冶施工处有人认识他,知道他爱好书法和篆刻,就推荐了他。但是领导心里没底,就把他带到任老家中,对任老说:“任老,这是我们的职工,会书法和篆刻,你随便写两个字,让他刻刻看。”任老很客气地问了陈新民几个问题,就在纸上写了“兰斋”两个大字让陈新民回去刻。

  陈新民找了一块大理石,将任政先生书写的“兰斋”认认真真地刻了出来。看了陈新民的“作业”,任老和领导们一致同意陈新民为刻碑者。陈新民接下刻碑任务,专门到山东曲阜、西安碑林实地考察古人的碑刻艺术,回沪后请教任政先生,决定采用斜边平底的刻碑式样。

  纪念碑的碑文由宝钢工厂指挥部引水工程办公室撰写,记载了所有参加此项工程建设者的功绩,一共641个字。任老是用9张四尺宣纸写成,任氏楷书,优美遒劲,一笔不苟。而纪念碑碑文面积494×388厘米,由30块大理石拼接而成。陈新民通过计算,划成每个12×11厘米的格子。刻碑是在水库边一间旧房子里,陈新民白天刻字,晚上磨凿子,刻了9个半月,用坏了将近30把凿子。1986年12月2日,正面刻有国家主席李先念“宝钢长江引水工程落成纪念”题字,背面刻有任政墨迹的纪念碑正式落成。

  回忆起和任老的交往,陈新民深有感情地说:“任老真是一位好好先生,没有一点架子。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碑文常有改动,还要加上一些单位名字。而任老是有求必应,说写就写。”时间长了,陈新民也和任老熟了。知道“兰斋”是任老的斋名,他就把刻有“兰斋”的大理石(右图)送给了任老,任老也把大理石拍成照片,在上面题字盖章,送给陈新民留念。丹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评论·人物/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观点/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样本
   第B04版:现场/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展事
   第B06版:趋势/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记忆
   第B08版:地图/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艺林散页/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广告
书碑刻碑结深情
白玉雕德禽 鸿雁真生动
水乃茶之母 器为茶之父
刊头篆刻
看一看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书碑刻碑结深情 2014-03-29 2 2014年03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