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民生直通车”
本期栏目:教育求证
  近日来,我们在筹备“教育民生直通车”的过程中,不少读者通过来信、电话、网络留言等方式,向我们反映他们遇到的教育烦心事。读者希望通过本报这个平台,“对话”有关学校,以“求证”一些问题。

  以下为我们整理的部分家长的“求证问题”:

  1. 办“校中校”?

  听说有些“名校”会借着自己的“名校”品牌办“校中校”,变相让学生下课后或双休日去补课,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家长无法承担。办“校中校”可以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家长该如何应对?

  2.按成绩分班?

  有些学校为了所谓的“因材施教”,都会根据学生成绩分等级分班。这样对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公平?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3.校车涨价?

  有些学校校车收费奇高,而且有不断涨价之势,这样的行为可以吗?

  4.额外补课?

  虽然现在教育部提倡减负,但据了解,许多学校以家教的形式额外补课、增加课时,这样的学习强度是否合理呢?

  5.饭菜质量?

  我们很关心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学校都有小卖部,这些小卖部是否会成为学校食品安全的死角?学校是如何管理小卖部的?另外,不少学生抱怨学校饭菜不好吃,菜盆里会出现鱿鱼、香肠这类不宜孩子消化的食物,初春的饭菜有时是冷的,请问学校是否能公布学生饭菜的供应商名称,以及供应饭菜的详细流程,供家长监督?

  6.校服质量?

  请问学校选择校服生产厂家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在学校醒目处公示校服生产厂家?另外,教育部门是否有规定,学校一年到底让孩子买几套校服算是合理的?

  7.变相排名?

  虽然有规定学校不能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但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竞争力度,都会有“变相排名”的做法。是否可以取消“变相排名”?

  8.师生恋?

  有些学校会出现师生恋的情况,我们家长非常担忧。请问学校应该如何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若出现了,该怎样处理为妥?

  被家长“点名求证”的部分学校 延安中学、控江中学、市北中学、松江二中等11个区县的20多所学校

  (本版将于下周三公布“教育求证”的最新进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就业导航
   第B06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教育工作室开通“教育民生直通车”
“教育民生直通车” 本期栏目:教育求证
分班,让谁欢喜让谁忧?
“教育民生直通车”报料平台(欢迎广大读者与我们联系)
新民晚报校园通讯/新民教育B04“教育民生直通车”
本期栏目:教育求证
2014-04-09 2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