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南京路、淮海路实体商业会呈现怎样面貌,如何成为新业态的引领地、新模式的示范地、新技术的推广地?
■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型,导入新业态
以传统百货为代表的单一型业态,满足于提供基本商品和基本服务。当这些基本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社区商业或网络零售解决时,购物、餐饮、娱乐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逛中心城区实体店的唯一目的,还必须创造和培育体验时尚、吸收知识、欣赏艺术、消磨时光,满足休闲、旅游、文化、社交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两街”商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个新方向,是鼓励复合型等新业态的导入。这样才能增强消费黏性,实现商区总体销售额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从“品牌导向”向“模式导向”转型,打造新模式
当社区商业能满足消费者的一般需求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来中心城区商圈,并没有事先想好“我要买什么”,而是在逛街的过程中“即兴消费”,看到什么吸引我就买什么。为此,商业结构调整的第二个新方向,是从注重品牌引进,转向适应消费者主权、个性化店铺、经营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让购物变得好玩好乐,为消费者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从“静态定位”向“动态引导”转型,运用新技术
当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应用、渗透、融合到实体商业等传统产业时,必将孕育商业新业态、新模式。“两街”要引领现代商业发展方向,必须善于“率先应用新兴科技并引导商业革命”。
传统商业企业一般采取“静态定位”,只知道“哪些是我的目标消费群”,很难知道“消费者为什么来我的店、多长时间来一次、买了些什么、还喜欢逛哪里、买什么”,也就很难为消费者提供复合型的业态组合和一站式购物体验。现在,依托大数据、动态定位等新技术,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商业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客户也能更便捷地买到心仪的商品。
为此,商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第三个新方向,是利用电子商务及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业。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