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社会结构变化,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孤独死”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遗物整理作为一项新的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孤独死”催生新职业
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家庭规模开始日益缩小,只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有报道称,出现了独居老人死后很长时间才被亲属发现的事件,“孤独死”开始受到关注。根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调查,孤独死的人在2008年一度达到3.2万人。根据今后的人口推算,由于老年单身家庭还会不断增加,所以孤独死肯定会迈进4万人大关。
由于亡人会留下大量家具和生活用品,其遗物的整理和废弃会成为一大负担。以往,清理亡人的房间,清扫、处理无用物品一直由遗属负责,但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即使不是孤独死的老人,其遗物的整理也是一件相当耗时耗力的事情。单靠遗属来整理遗物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遗物整理行业逐渐兴起。
分门别类整理遗物
通常在整理遗物前,遗物整理师会寻找遗书,以保证拥有继承权的人不会发生矛盾,并按照遗书整理遗物,分清作为继承财产的遗物种类,以及作为纪念品的遗物种类。
一些有经验的遗物整理师会知道一般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有时,整理遗物时会在衣柜、家电产品和旧遗物内发现藏匿的现金和私房钱等。
在将遗物分类后,遗物整理师会将贵重品和纪念品直接交给遗属,一些会影响遗属心情的物品会考虑遗属的心情进行处理,食品原则上都会扔掉,家电中的半新部分出售后,获得的钱也会交给遗属。日记、信件、笔记本、存折等还需要在一两年之内使用的物品会继续保管,其他家具、柜子等家具什物有时会捐赠给福利设施,书籍等会捐赠给图书馆和学校。
如果是值得信任的遗物整理师,遗属就没有必要终日在现场照看,一般都是遗物整理师和遗属最终确认现场。
由于遗物整理师需要废弃物处理许可证,还需要运输许可证,收购遗物则需要回收旧货的许可证,因此,他们还需要与清扫公司、殡葬公司等进行合作。同时,为了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遗物破损,遗物整理师还要加入赔偿责任保险。
处理日记保留尊严
能够走上遗物整理师的道路,也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
“riskbenefit”公司的遗物整理师惟村徹今年30岁,他是静冈县第一个获得该资格的人。他本来在汽车配件公司工作,但是25岁以后身体出了问题,在家休息了两三年,其间,他的祖母去世了。他由此下定决心,要尽量帮助那些怀着寂寞和不安而死的人。身体恢复后,他在2012年9月成立了这家特殊清扫和遗物整理公司,由他58岁的父亲惟村光正出任社长。
2012年1月,惟村徹获得了遗物整理师资格,当年夏天,他首次目睹了“孤独死”的现场。
惟村徹的公司在静冈县内免费估算整理遗物的费用,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只消除异味和清扫。除了金钱和贵重物品、被认为有灵魂寄托的偶人、日记和信件等都要分类整理好,只要委托人不拒绝就交给他们。
惟村徹的同行、仙台市青叶区的鸟谷部刚明今年35岁,他是2012年1月在宫城县内首次获得“遗物整理师”资格的。他“想从事能够被遗属感谢的工作”,在2011年3月建立了整理遗物的公司。现在,有时身在海外的遗属也会委托他处理亲属的遗物。在整理遗物时,现金和存折要交给遗属,遗物分给遗属作纪念,一部分用于回收再利用或废弃。日记等如果认为不宜被近亲们看到,也会悄悄处理掉。他说:“重要的是不能忘记遗属的后面还有亡人存在。” 蓝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