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兵器/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装甲新贵:德国“美洲豹”步兵战车
安太
“美洲豹”步兵战车在沙漠中进行适用性测试
6名车载武装步兵采用左二右四布局
“美洲豹”步兵战车的初始原型车侧视图,该车的5对不等距负重轮与量产车不同
  2014年初,由德国项目系统和管理公司研制的“美洲豹”步兵战车正式进入德国陆军服役,标志着这款“装甲新贵”终于能在军中大显身手了。按照德国军方的计划,“美洲豹”步兵战车将与“豹-2”主战坦克一起成为21世纪德国陆军的主要装甲力量。

  早在1996年,德国陆军就提出了研制新型装甲平台的需求。不过由于随后数年内,德国国防预算被削减,原先设想中重达55-70吨的装甲车研制项目被取消。直到2000年,德国陆军才重新确定研制50吨级装甲平台。然而,“911事件”引发的反恐战争再次打乱了德国新型装甲车辆的发展计划。为了在北约框架下参加反恐战争,德国陆军需要能用A400M运输机投送的装甲车,因此车辆的重量不能超过32吨,50吨级装甲平台的研制计划再遭否决。 

  2002年夏秋,德国召开了几次危机会议,最终决定继续研制新型装甲车。同年9月,德国国防技术和采购办公室(BWB)与PSM公司签订了研制合同,车型代号“美洲豹”。2005年12月,首辆“美洲豹”样车交付德国陆军,开始进行测试。由于在测试中,样车暴露出许多问题,批量采购计划多次推延,直到2009年5月,德国联邦法院才批准了预算委员会的采购预算。2009年7月,德国陆军与PSM公司签订采购405辆“美洲豹”的合同,总额约30.5亿欧元。 

  2010年10月,首批2辆预生产型“美洲豹”交付德国陆军。2012年,“美洲豹”成功完成了在挪威进行的寒区测试。同年7月,德国国防部将采购总数削减至350辆。2013年8月,2辆美洲豹被送到阿联酋,进行沙漠环境下的性能测试。 

  基本结构 

  “美洲豹”的车体长7.4米,车宽3.43米(加装附加装甲后宽3.71米),车高3.05米(至车长周视瞄准镜顶部)。它采用传统布局,即动力舱前置、中部为战斗舱、后部为载员舱。车首上装甲和下装甲均为略带弧形的大倾斜平面,有良好的避弹外形。 

  驾驶舱位于左前部,动力舱位于右前部。驾驶舱前方设有3具大视场潜望镜,舱内有液晶显示屏、车内通话器和必要的仪表。动力舱装有柴油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组成的动力包,结构紧凑,可整体吊装。动力舱后上方是进气百叶窗,车体右侧布置有三角形排气百叶窗。发动机排气管绕经车首左侧,再沿左侧车体一直通到车尾,并向后下方排出。比较特别的是,驾驶舱的舱盖没有采用常见的圆形,而是方形,开启方式也不是向上方推开,而是向左侧滑动开启。 

  由于“美洲豹”采用遥控无人炮塔,车长席和炮长席设在动力舱后部的车体内,车长位于炮长右侧。车长席有独立顶部舱口,舱口周围环形布置6具潜望镜,具有很宽的观察范围。车长席前方有液晶显示屏,能显示周视观瞄镜、CCD相机采集的图像。车长席周围还有无线电台、卫星导航设备和火控计算机等。炮长席前方也有液晶显示屏,左侧是火力控制面板。炮长还拥有车内通话器、火控操纵手柄等设备。炮长席没有顶部舱口,炮长需要和步兵一起从尾门出入。 

  车体中部上方的电控无人炮塔偏左安装,由基体、高低向枢轴支座(用来安装武器)及驱动装置、潜望瞄准镜、光学瞄准系统、炮塔座圈支座和滑环传送器组成。炮塔正面左前侧有炮长观瞄镜,右前侧安装机炮和并列机枪。此外,炮塔上还设有输弹通道和操作舱口。 

  载员舱可乘坐6名武装步兵,其中4名位于车体内中后部右侧,头顶有长方形舱盖,另外2名位于车体后部左侧。载员舱前方有1个大尺寸显示器,可显示车辆外部图像。车尾电控装甲尾门则是载员的主要出入通道。“美洲豹”在设计上还特别注意可维护性,车内配有功能全面的内置检测设备,能大大减轻维修保养的工作量。 

  动力系统 

  “美洲豹”装有1台MT-892型10缸发动机,最大功率800千瓦。发动机有一个带中央电子控制的170千瓦发电机,能为2台60千瓦的冷却风扇和空调系统提供电力。传动装置为伦克公司专门研制的HSWL-256型自动传动装置,由1个带闭锁离合器的电液传动控制变矩器、1个转向机构和1个6档变速箱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制动装置和电液传动控制系统都整合在了变速箱里。 

  “美洲豹”采用KMW研制的液气悬挂系统(含一体化油箱),支架采用装甲钢以硬壳式结构焊接而成,该硬壳式结构同时构成主油箱。为了降低车内噪声,“美洲豹”的行动部分支架被放置在橡胶轴承上。 

  由迪尔-雷姆沙伊德公司研制的行走系统包括主动轮、6对等距布置负重轮、后置诱导轮、3对托带轮和履带。履带采用轻型钢制双销挂胶设计,宽约450毫米。

  火控系统

  “美洲豹”遥控炮塔的主炮为1门MK30-2型机炮(口径30毫米,重约198千克),使用北约标准30x173毫米弹药,炮口加装专用制退器,并安装有弹丸测速线圈和弹丸编程装置。炮管长3.78米,双向弹链供弹,可单发、点射和连发,最大射速每分钟700发,战斗射速每分钟200发,射程3000米。炮管采用了内膛镀铬技术,可延长使用寿命。必要时,“美洲豹”还可以在炮塔两侧加装“长钉-LR”反坦克导弹增强火力。不过,“长钉-LR”发射器无法在车内进行再装填。 

  “美洲豹”配装的数字化火控系统异常先进,包括双向稳定系统、炮长观瞄镜、车长独立周视观瞄镜、火力控制面板、多功能显示设备、弹道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等。其中炮长观瞄镜、车长独立周视观瞄镜等光学设备均由高分辨率CCD相机、ATTICA型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组成,最大作用距离约40千米,测距精度5米,而且CCD相机和热成像仪均有多个可变倍率,分别用于远距搜索、近距识别和跟踪。“美洲豹”还采用了世界领先的“平面探测器”技术,可将不同观瞄组件获得的图像叠加到一个目镜里,以便在同一个目镜里看到刻度标记、目标和炮塔位置等多种数据。 

  防护能力 

  “美洲豹”现有3种级别,其中基本型重约29.4吨。防地雷组件能抵御8千克TNT装药的反坦克地雷,炮塔和车体正面能抵御14.5毫米穿甲弹、155毫米炮弹破片。A级防护标准的“美洲豹”重约31.45吨,能抵御空心装药反坦克火箭筒,地雷防护组件可抵御10千克TNT装药的反坦克地雷。C级防护标准的“美洲豹”重约41吨,车体和炮塔上附加了大量装甲套件,可抵御30毫米穿甲弹、空心装药反坦克火箭筒、大口径榴弹破片、炸弹破片的攻击,车体底部可抵御“爆炸成形”侵彻型反坦克地雷。 

  “美洲豹”的其他防护手段还包括三防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等。此外,炮塔两侧的76毫米烟幕弹/榴弹发射器不仅能发射烟幕弹,还可发射破片榴弹打击近程目标,杀伤范围在25~65米。 

  结语 

  “美洲豹”步兵战车性能虽然优异,但自问世以来却也受到不少质疑。首先,该车的重量和体积相对较大,几乎与主战坦克相差无几,不符合现在世界轻型装甲车辆的发展主流。其次,“美洲豹”的单价高达700万欧元,堪比美制M1A2主战坦克。再次,“美洲豹”的辅助武器是口径为5.56毫米的机枪,而不是北约普遍装备的7.62毫米,这导致其辅助武器的射程和威力略有不足。  安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军事
   第B04版:博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装甲新贵:德国“美洲豹”步兵战车
巴基斯坦青睐美国防地雷反伏击车
新民晚报兵器/军界瞭望B08装甲新贵:德国“美洲豹”步兵战车 2014-04-10 2 2014年04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