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表示,“一剧两星”播出形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大于求的现状。但或许,新政策的正式落地,对于电视台的竞争格局、制片方的投资策略甚至整个行业未来数年的发展都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拍片求精品
“一剧两星”实施后,电视台新剧的播出量就会成倍增加了吗?库存积压就能统统消化了吗?未必。政策实施后,新剧播出量会有所提升,但并不会成倍增加,而是不少电视台会选择对精品剧进行二轮播出。导演刘江分析说:“一剧两星首轮播出不可能释放完一部好剧所有能量,会有二轮、三轮、四轮的播出,重播率会很高。”他指出,对二轮剧播出的推动,也可以对一部剧的好坏进行检验,“如果是四星播出,片方用大明星蒙骗卫视一次,钱就收回了,但二轮不行,肯定是好剧电视台才会再播。正因为此,一些想靠明星来制造噱头的电视剧,也很有可能会面临收不回成本的尴尬境地。”
虽然新政有利于杀一杀部分所谓的“大制作电视剧”草台班子的威风,但却与三年来电视剧行业大制作大明星大产出的发展趋势相悖,凑齐最财大气粗的江苏和浙江两家卫视,也无法覆盖一部单集成本过300万元的大戏,也就是说来年要再看周迅演莫言的《红高粱》,是不大可能了。
观众多选择
“一剧两星”新模式对制播行业的影响可谓有利有弊,但是对于广大电视观众来说,绝大部分是个利好。电视行业观察者刘牧分析说,“一剧两星”模式从根本上,是促进电视剧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让更多的电视剧播出,而且一部电视剧最多两家卫视播出,也使得当下电视剧荧屏“千台一剧”的情形能够得以改观,可以让电视观众有更多的选择。再者,在这个竞争过程中,电视台在电视剧的类型化选择上也必然越来越细化,更有利于观众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电视台和电视剧。
不过,行业普遍认为一线明星属于稀缺资源,片酬一时之间很难下降,二三线演员的价码缩水对于整体成本小调贡献可能并不明显。不能排除制片公司为了控制成本保证盈利,压缩其他制作环节的开销,甚至加入更多植入广告的可能。这或许会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有点抓狂。
特派记者 孙佳音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