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回落属正常现象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16.07万亿元,比上月增加2.89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1%,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1.2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5.4%,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1.5个和3.9个百分点。而M2的增速回落幅度可谓“超预期”:不仅比上月末回落1.2个百分点,更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M2的低速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新金融业态发展分流货币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能用以前的标准来衡量目前的增速,也不宜过分看重M2短期波动。目前看来,M2增速与宏观经济指标基本适应,而货币市场利率回落也印证了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短期内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和必要性不大。
不过,与此同时,市场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目前新增信贷规模和社会融资均出现放缓趋势,为应对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的外部因素及在短期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及保持利率市场稳定、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央行有可能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是否降准争议大
那么,究竟是否需要降准来提振融资活动?对此,业内专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2014年二三季度是城投债和信托的集中兑付时间,在目前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偏高,货币乘数偏低的背景下,特别是考虑到美联储QE退出将不断推动国内基础货币“资金池”水位下降,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可考虑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来释放广义流动性,提前进行资金布局。
交行金研中心也认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实质性取向正由去年下半年的“稳健偏紧”转变为“稳健略松”。具体而言,为缓释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央行将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方向和力度。同时,为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应对外汇占款下降的外部因素,并保持流动性供需及市场利率稳定,不排除近期央行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而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很宽松,尚看不到大幅度宽松的可能。李慧勇在他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鉴于2012年降息和降准的经验,需要的条件包括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利率大幅上行、CPI涨幅回落,经济增长持续回落。基于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现在降息和降准似乎都很难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