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认为,民营剧团获得青睐的本质,是他们的运营模式与国际更接轨。首先,境外演出团体几乎也都是“民营”的。仅放眼中国台湾岛,就只有“国光剧团”一家是“公办”的,其余大大小小数百余家院团都是“民营”的。属性相同,背景相通,思路,就容易接通。
其次,像《盗墓笔记》这样把豪华舞美改成适应巡演的简版时,其实涉及经费、人员、档期等诸多元素。这些元素综合起来就是各种成本——预算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对成本的把控,可能也使民营院团更灵活。而国有院团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犹豫,结果就“阴差阳错”、“有缘无分”了。
好在,民营院团的崛起,对所有演出团体都带来一种启发。不少国有院团也开始进行跨文化尝试,并瞄准国际市场。上海戏曲中心将着力研发国际性题材。沪剧《魂断蓝桥》将音乐剧化。昆曲《夫的人》旨在“以汤显祖对话莎士比亚”,跨入国际戏剧平台……
终究,世界舞台属于最会合璧中西,打通人类情感共鸣点的人们,无论出身与属性。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