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句“所以枕流,欲以洗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这不仅仅使孙子荆为自己解了围,也就此成了句传世名言,为范成大与陆游所引以自戒。更为人赞叹的是,在时隔几百年之后,它竟被用来命名了本市这栋西班牙式与装饰艺术结合的公寓,令中国古文奥义与西方建筑风格在此完美融合。
枕流公寓坐落在复兴中路与长乐路间的华山路(旧名海格路)上,说到华山路就免不了要提李鸿章,从“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李公祠”(今复旦中学址)到“丁香花园”都是李家的产业,枕流公寓现处的位置,早在1900年的时候是泰兴洋行大班建造了一幢二层楼的英国式花园住宅,后来卖给了李鸿章家族,李家的第三个儿子李经迈在原有的地皮上请哈沙德洋行打样设计,这也是该洋行在上海设计的唯一一栋多层公寓楼,上海陶馥记营造厂承建了一栋高层公寓,也就是现在的枕流公寓。
枕流公寓成八字形背靠华山路扇形展开,以朝南的一侧作为正面。公寓的外墙通体呈灰白色,顶部檐口设计有邮票齿形连续拱券纹以及双大叉形的镂空,镂空的设计在整栋公寓的南北两个立面的中段和五层楼外凸阳台上都能找到,这些都是西班牙建筑的特征所在,另外在公寓的中间最顶端以及公寓左右两端有加盖阶梯形牌坊式装饰,每一扇窗户的顶部也都有波浪形的装饰。
如果说通体的灰白色使得整栋公寓让人感到简洁明快的话,那么顶部、两端的加盖、檐口以及窗户的设计则凸显立体感、凸显精致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寓的南面有一个占地约4亩的花园,其中有块石碑刻有“枕流园”的字样,要知道建国初期上海的人均绿化面积还不到0.4平方米,而这里早在30年代起就被70多家住户所独享了。
枕流公寓在1931年建成后,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当时上海的高档公寓,每层楼按英文字母顺序设A-G七种套房,分别有二室、三室、四室,面积从80到150平方米,其中顶层还有两套复式的套房以彰显其高层次,这样的公寓,也只有当时电气公司的经理、洋行的经理、烟草公司的经理等社会名流才能享用得起。
当然,住在此地的也有房子住的是高级的,而生活却很简朴,好像30年代上海的“金嗓子”周璇,枕流公寓就是这位名伶最后的居住地。上海解放之后,这栋公寓成了上海文化界、文艺界名人的居住地,导演朱瑞钧、电影演员乔奇、越剧演员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等都长期居住于此,保留与增添了“枕流”一词的韵味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