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同花顺”理论
其实,慢性病的发展与以往人们认识的不一样。例如,癌细胞通常是走走停停的,甚至可以永远停留在某一阶段。事实上,大多数中年以上者,体内癌变细胞已经有了,但是它处于休眠状态,还是处于快速增生状态,就看你本身的行为,看你怎么生活?它走走停停,有时甚至会倒回去,故癌症会有自愈倾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通常也一样,早期不一定呈现出持续地直线式发展,也可能走几步,退几步。因此,很多慢性病患者通过自我调整,也可以控制得很好。
沙堆效应与“自组织临界”理论 我们总提生活方式致病,这里要强调一个观点:生活方式致病与细菌病毒致病机理完全不一样,不是单线条的直接作用,也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典型的“沙堆”效应。所谓“沙堆”效应,像小孩子玩沙子堆沙丘,堆到一定程度,再加沙粒,沙堆的结构就会紊乱,再加最后一粒子,很可能它的整个结构就会崩溃。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个叫巴克的著名的系统学家,参照沙堆现象,提出了“自组织临界”理论。他强调说,人们身边的大部分现象都不能用传统的物理学定律来解释,传统物理学的定律就是因果论,简单的、线性的,我们身边大部分事情它都解释不了,包括许多慢性病的发病与发展等。
巴克认为:复杂系统会突然出现巨变,因为系统中的一部分会影响其他部分,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也就像沙堆一样。大家知道,民间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说,还有“蝴蝶效应”等,其实,讲的都是这个道理。生活方式致病就是复杂系统非常典型的表现。传统物理学解释的是比较简单的,故它的解释今天已明确受到限制。
生活方式致病有这么一些特点:
首先,是多种因素叠加,你光光喜欢吃肉不一定会生冠心病,内蒙古人吃肉,比上海北京的大多数人吃的多得多,但内蒙古人的冠心病发病率却并不高。所以,还是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叠加效应:包括压力大,包括生活节奏快,还可能包括活动量少等。其次,每个人的叠加因素类型,及每一叠加因素在导致某种疾病过程中的权重是不一样的。第三,这个叠加效应不是简单的加法,叠加效应往往表现在沙堆到一定程度(临界水平)突然倒塌;当然,根源早已经埋下。像前面说的那个冯先生,就表现为典型的沙堆效应。
杜绝生活方式病,也需要“同花顺”。其实“同花顺”理论与沙堆效应是相通的。生活方式致病是凑齐了的“同花顺”,要有效防范、杜绝或解决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问题,同样也需要同花顺。因为,综合因素导致的问题(同花顺),只有用综合方法来解决。犹如打牌,大怪压不了“同花顺”,只有“同花顺”才能够压“同花顺”。鉴此,总结几点:
1.生活方式致病是多环节叠加,要注意叠加效应!人们常常谈论“管好嘴、迈开腿”!但还缺一些重要点:如优化生活方式、安顿好心等的问题。
2.防范生活方式病,或者说杜绝常见的慢性病,最关键的是要做好 “关键点”、“临界点”的预防,也就是要注意转化点,“转化点“就是可能要发生性质变化了。我刚说的老冯他就是突发事件三五个月后,持续的郁闷,导致癌变快速进展的!
3.千万别凑上最后一张牌。
4.防范各种生活方式病,治疗多种慢性病也需要用“同花顺”来压制“同花顺”。我们现在都只是押宝押在一个方面,压在新药或者压在中药上,这都是有问题的。我临床治疗癌症,包括像难治性的胰腺癌等,大多效果相当不错,就是强调多字(六字)治疗方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知),其次要有正确的医疗对策(医),要用合理的药物(药),心理要调整(心),饮食要注意(食),体能锻炼要加强(体),还要有个社会支持(社)……只有综合了,才能疗效好。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应该是同样。而上述,又与亚健康的防范,相互关联的。其实只是说法的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