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的儿子今年10岁了,身高比同龄孩子矮了一大截。据周先生介绍:孩子平时饮食、运动都很正常,智商也不低,就是个头不见长。经过相关检查,该患儿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
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专家张博佑和吴琴琴两位主任指出,一个人的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不过,父母矮,并不意味着遗传身高矮。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的遗传身高就是父母的身高,其实不然,遗传身高准确来讲指的是家族身高。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家庭——一家人普遍身材高挑,只有一两个人身材偏矮,显然这家人的遗传身高并不矮。身材矮小的人很可能是在成长阶段因为疾病、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了生长发育受限,那么他们的孩子因为家族遗传身高比较高,将来完全可能大大超过父母的身高。
如果孩子的身高比同龄人矮5厘米以上,哪怕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身高再高,也要及早带孩子就医,不要误以为孩子晚发育而贻误治疗。
以前没有办法治疗和遗传有关的家族性矮小,只能让患儿通过营养、运动、睡眠等后天努力,尽量将遗传身高发挥到极致,然而很多人仍然难以达到正常的平均身高。后来研究发现,家族性矮小大都是有病因的,只要及时治疗,有些人也能长到理想身高。
引起家族性矮小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生长激素缺乏。此外,性早熟也是引起家族性矮小的原因之一。性早熟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妈妈性早熟,女儿基本都会性早熟。
其实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多留意孩子身上是否出现上述的“蛛丝马迹”之外,还可以通过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定期查骨龄、监测身高增速以及饮食调理来及早发现和避免性早熟。在孩子6岁左右先查一次骨龄,以明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是超前还是滞后。但6岁以上最好每年查一次,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有提前发育的苗头,则应半年查一次,再据此进行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干预。如果能很好地控制骨骺的闭合时间,延长有限的生长期,同时提高体内生长关键物质自身分泌量及活性程度,孩子还是可以在青春期后阶段获得较为理想的长幅,实现追赶式生长。 吴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