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善基金会静安分会常务副会长陶澐看来,静安公益慈善联盟的作用,决不仅仅是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拉郎配”,而是通过“跨界合作”,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整合、调动各种慈善资源。“我们要把好的组织架构、好的合作平台与好的公益项目结合起来,打造好的慈善品牌。”
2013年1月,由静安区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65家单位组成的静安区公益慈善联盟成立。联盟成立之后,曾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对成员单位需求开展调研,调研发现,区内许多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愿意提供慈善资金,但苦于没有渠道,找不到好的项目;而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组织缺乏资金支持。这种资源对接上的困境,迫切需要区内有一个慈善平台能够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落地、信息共享、宣传推广等资源和渠道。
一年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对接已初见成效。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玫好家园”社区志愿服务基金,用于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首期资金投入50万元。“过去是企业做慈善出钱出力,属于埋头苦干,而现在是巧干,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玫琳凯(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张晶认为,公益机构了解受助人群的需求,政府部门擅长调配资源,这些都能帮助企业打开眼界,提高做慈善的效率。
今年8月,联盟计划召开一个慈善项目“展销会”,邀请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参与认领10万元以下的公益项目。“每年社会组织提供的项目中,能获得政府购买或其他资金对接的,只是少数。举办这个项目推介会的目的,就是拯救‘被枪毙’的项目,对其中确有价值的小项目,通过基金会拿一点、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的形式,予以支持。”陶澐说,这样不仅扩大了慈善项目的惠及面,也对项目本身的设计、实施、评估等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让社会组织运作日趋规范。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