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自从上世纪中叶苏联也拥有了堪与美国匹敌的核武库后,美国就一直在试图打破核平衡,其主要思路就是把核武器小型化,使之摆脱洲际导弹,以便用于实战。
据最新公开的资料显示,由于上世纪中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欧洲面临尴尬局面:部署在欧洲的人员规模和常规武器都不是苏联的对手。虽然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提出“新面貌”安全战略,通过使用核武器和“大规模报复”威胁和吓阻苏联发动进攻。但一旦发生战争,北约就必须在战败投降和“自杀性”全面核战之间做出选择。
之后,一种被称为“有限核战争”的概念被美国政府采纳,其核心就是研制“小型”核武器。于是,原子炮弹和核防空导弹等奇怪发明纷纷问世并进入美军武器库,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重约26千克的“背包核弹”。有了它,美军士兵就能把原子弹背在身上,时刻准备突袭敌国。
这种“背包核弹”在美军中被称为“特种原子爆破装置”(缩写是SADM),编号W-54,高约45厘米,拥有铝和玻璃纤维外壳。装置的一端形状如子弹,另一端则是直径为30厘米的控制面板。根据军方手册的介绍,该装置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除了海豹突击队和海军陆战队外,美军特种作战力量和陆军工程兵团的多个精英部队都在东欧、朝鲜和伊朗的战场上进行了操控这种炸弹的训练。
一旦苏军挺进西德以及其他一些北约成员国,美国特种部队就会身背SADM,潜入敌军后方,用SADM摧毁敌军的基础设施和物资。不过该装置并不仅限于用在北约盟国,根据很多核历史学家的回忆,美特种部队还准备在华约国家内部使用SADM,破坏敌方机场、坦克集群、防空网络和运输设施。
为了可以从更多途径接近目标,美国海豹突击队和陆军特种部队一直接受相应的越境突击训练,例如搭乘运输机或直升机空降到敌人的后方、运用水下载具突入敌方军港和渗透敌方海岸等,美军甚至还考虑让特种兵携带SADM从阿尔卑斯山滑雪而下,但没有成功。
并不是所有美军特种兵在最初接触这种威力巨大的单兵武器时就感到振奋的。曾接受相关训练的原特种部队士兵肯·里克特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因为之前我们见过的在二战时期使用的这类武器体积都非常庞大,现在却要我们要把它放在背包里,我觉得他们是在开玩笑。”不过,这的确不是一个玩笑。肯·里克特所在的特种部队经常进行有关在敌后部署SADM的演习训练,从空降敌后、核弹运输、士兵的具体操作,到安装核弹后的撤退等种种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演练,以便确保可以随时行动。
为了保证“人员可靠性”,五角大楼除了对相关部队人员进行严格筛选,而且要求在使用时贯彻“两人规则”——起爆密码必须分开保管,禁止任何人单独接近或控制核武器。不过,这些“繁文缛节”在实际行动中遭到“变通”。为确保任务成功,突击队内部有不成文的默契:在实际任务中共享密码。抵达目标区域后,每个人都有权设置计时器,再从控制面板左上角抽出手掌大的引信,固定好,解除保险,迅速撤离。
对美军“人弹”来说,一个坏消息是,SADM的爆炸定时并不精确。为了避免核辐射破坏电子定时器,SADM内部只安装了2个机械计时器,其特点是设置时间越长就越不精确,不是提前8分钟就是滞后13分钟,这对充当“人弹”的美军士兵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随着苏联解体后,冷战警报解除,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于1989年正式宣布SADM“已经没有任何实战上的需要”,这种“背包核弹”终于从美军部队退役。同时,美国还大量削减了非战略性核武器。曾经属于最高机密的SADM如今已成为旅游项目。凡是前往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的国家核科学与历史博物馆的游客都可以和曾经装有“背包核弹”的容器合影。 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