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复制品替代真迹通常有几种情况,一是博物馆没有原作;二是博物馆展陈条件不到位,展出会有损文物;三是展览目的仅仅是普及性的通史教育。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中国书画名迹大多灰暗破损,并且在展出时又隔着玻璃,令观者即使面对真迹也难免隔靴搔痒。精美的复制品不仅精妙地还原了原作笔墨,而且可以修复画面的残破,提升亮度,让观者领略到画家在绘画时的真正意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制品甚至具有比原作更好的清晰度和观赏性。
这里有一条底线是正反双方有共识的:复制品展览是“备选方案”,选用复制精良的展品,目的是推广美育。无论是公立博物馆还是地方小馆,过去或现在,或多或少都会有复制品的“身影”,但是,在博物馆展出的所有复制品,复制的质量要有可靠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标明“复制品”字样。
如果博物馆不严格遵照这条原则,那就违背了博物馆的伦理。以假乱真必须大力抨击,瞒天过海终为人不齿。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