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引发了吃货追寻热,五一小长假来临,你会出游寻找美食吗?但你知道过节吃时同样有“N个误区”吗?中医专家认为,过度偏食和暴饮暴食往往容易打破常规的胃肠道工作节奏,由此也极易引发一些“节日病”。在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第44期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林江教授提醒市民,节日期间,最好仍每天三餐定时,保持吃20-30种食物,每口饭嚼30下,以减轻胃部负担,同时饭后百步走,经常揉腹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 饭后百步走 过节期间,美食当口,常常容易吃得过多、过饱。中医专家林江建议市民,一般饭后半个小时左右,到外面走走,以慢行为主,有助消化。但是,他也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饭后步行的。“患有胃下垂的人饭后不宜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再进行直立性活动,就会增加胃的振动,加重胃的负担,引起或加重胃下垂。这些人可以用手按摩腹部帮助消化。”
■ 经常揉腹改善胃肠功能 林江介绍,腹部有与治疗脾胃病有关的穴位,如中脘、天枢、气海等,这些穴位有帮助消化和止泻作用,按压这些穴位有可能对改善胃肠功能有帮助。
那么如何预测自己的胃肠道是否健康?林江建议,一方面可根据自己的症状,区分胃部症状和肠道症状。据介绍,上消化道是胃的症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经常餐后饱胀、早饱、嗳气、胃痛、反酸。而肠鸣、腹胀、大便溏薄或不实、便秘可能是出现下消化道的症状。“没有这些症状,并不表明你的消化道是正常的。”林江建议,40-50岁以后,需要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中老年人群如果近期出现消瘦或体重减轻,黑便或者便血,原有消化道症状加重或节律发生改变的,需要注意,这可能是消化道肿瘤的“报警”信号。
■ 过节别用果仁零食当饭吃 一到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些瓜子、开心果、花生核桃等等果仁。有些胃病患者怕饿肚子,上餐前不知不觉就吃下不少果仁。然而胃病患者可以吃炒货、坚果吗?
林江教授指出,炒货性燥热,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脾喜燥勿湿,胃喜湿勿燥,因此吃炒货对胃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坚果脂肪含量多,较油,胃的排空时间较慢,也不易消化。林教授提醒,吃坚果的时候一定要嚼碎,从而减轻胃的负担。
他强调,不仅吃坚果需要注意嚼碎,吃饭的时候同样也要细嚼慢咽。据介绍,有日本学者曾写过一本书,名为《一口30下》,就是强调细嚼慢咽的健康人生。他表示,在进食时充分咀嚼,能使食物跟唾液充分拌匀,唾液中的消化酶能帮助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就可以减轻下一步胃肠道消化食物的负担。
此外,节日期间,丰盛的聚餐家宴往往使人食欲旺盛而“吃撑”了,造成胃肠的不适甚至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自我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林江教授表示,饮食需要多样性,要注意粗细搭配。“保持每天吃20-30种食物,既能达到营养均衡,又不会饮食过度。”他建议可多吃些新鲜的蔬菜、肉制品,少吃腌制、泡制、熏制、油炸食物。
另外,许多人认为,亲友聚在一起,心情好食欲大增,反正多吃了一顿,对身材也没什么影响,过两天少吃点就行了。可是,身体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身体平衡被破坏,以后再弥补就晚了。
林江表示,因不节制饮食造成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危害巨大,往年有许多病人都因节日里无节制的饮食和不规律作息而诱发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他强调,节日期间仍需做到三餐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