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浦东康桥的尚德实验学校,是一所国际文凭组织IBO正式授权学校,2010年获得IBDP(大学预科项目)的授权,目前是PYP(小学项目)和MYP(中学项目)的候选学校。我们与中学课程MYP协调员李康华老师共同探讨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信息的大数据时代,教育为未来做好准备了吗?
李康华老师从事国际教育已有10多年的时间,他是IB国际文凭组织大学预科项目(DP)教师培训官、学校授权访问小组成员、项目评估复审员。
问:您觉得信息化的来临给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李康华: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教育的模式。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过去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然而现在可能上百度、谷歌一秒钟就能解决。我们的教育,应该逐渐弱化知识的识记,而把重心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媒体素养,有效应对日亦缩短更新周期的知识体系,以便为未来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做好准备。
问:您认为从哪些方面着手能够更好地使教育回归它的本源呢?
李康华:以中学MYP项目为例。首先,我们教育的目标是照顾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强调积极主动的探究与反思,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活跃的思维能力及交流技能,使他们成为对学习充满热情的终身学习者。
其次,从教学过程来说,我们更注重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并创造情境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最后,从评估方式来说,我们强调终结性的考试与注重过程的研究论文、小组合作展示等多元评估方式的结合,把成绩等级与分数视为学生的个人隐私,鼓励学生自我评估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个人目标。同时,在MYP的最后一年,学生将参加IB国际文凭组织统一组织的在线考试,其成绩将在全球获得认可。
问:听说尚德实验学校MYP项目去年9月份正式启动,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上面提到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呢?
李康华:我们的MYP项目在遵循国际文凭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大纲的基础上,在尚德我们又融合了上海市课程标准,其实如果仔细研读,我们不难发现上海市课程标准与IB理念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
IB课程中学项目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一次为期一周的跨学科探究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结合自己喜欢的学科和领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首先要提出一个和探究主题相关的研究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地的调查或者实验,然后采集并分析数据,最后完成一篇研究性论文,并把研究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我们MYP学生对跨学科探究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些研究课题也体现出他们的创造力与初步的研究能力。比如,《上海市区盲道的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关于流浪宠物的现状调查及建议》、《PM2.5与人体健康》等。
同时,我们还非常注意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把国学的内容融入到MYP的“语言与文学”的课程上,并在MYP某些阶段单独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儒释道等各个层面。
另外,我们每个学期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Serviceasaction(行动与服务)志愿活动,每个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进行不少于20小时的社区服务,以培养他们的社区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公民素养。我们所有课程的出发点在于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和真实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结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去应对未来的挑战,这就是MYP的课程魅力。
是的,为了让孩子们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李康华老师和他的尚德教师团队,还有更多富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在前行的路上披荆斩棘,开创属于教育的新天地。
5月3日(周六)、5月17日(周六)上午9点,尚德实验学校将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更多精彩期待与您分享!敬请家长、学生留意,报名参加。
学校网站:www.shangdejy.com
学校地址:上海浦东新区秀沿路1688号
咨询电话:021-68180017021-6818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