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创新到一个团队创新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的劳模领衔,并以其名字命名的创新团队。市总工会经济工作部部长丁巍介绍,“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活动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活动;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市职工技协从上海职工技术创新基金中为每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1万元启动资金,所在区县局(产业)工会平均配套2.7万元资金。
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智囊团
实践证明,上海“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得到了市总工会洪浩主席的充分肯定。
以全国劳模、宝钢技能专家孔利明为核心的“孔利明机电技术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攻关等活动,一年中完成了223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了47项国家专利。
以全国劳模、上海电信高级技师徐珺为核心的“徐珺城市光网创新工作室”,在城市光网布防施工过程中,小改小革,发明了许多简便实用的工具。德国进口的布线穿管器单价1500元,且不适应中国居民家庭暗管的穿引。根据中国居民家庭的装修习惯,减少对居民家庭的影响,提高光纤入户的成功率,他们大胆革新,设计研制的穿管器单价只要50元,目前已在全市光网入户工程中推广使用。
以全国劳模、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维修工长徐小平为核心的“徐小平维修技术工作室”研制了“激光可视对焦仪”,让普通设备维护人员安全便捷地完成对焦,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这项技术在近三年里为用户新增利润1800多万元,2012年被授予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全国劳模、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伟为核心的“江伟财富管理中心创新工作室”,建立了投资者财富管理服务体系,7名工作室成员管理的客户资产超过几十亿元,为客户的资产实现超过15%的年收益增长。
创新从制造业发展到现代服务业
按计划,“十二五”期间,市总工会将命名100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个目标将被突破。市总工会巡视员杜仁伟介绍,创建工作越来越受到党政领导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在区县局(产业)层面,已有70多个区县局(产业)工会创建了291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