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个性丰富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联合组织的这场沙龙活动,由编剧王丽萍主持,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领军级别的编剧、导演、制作人。他们对上海这个城市的个性,也各有认识。曾经导演过《赵氏孤儿案》的阎建钢,认为上海“很绅士”,讲究规则,很适合亮出一部体现经济变革的大作品。策划过《亮剑》的李洋大校,任职于总政宣传部艺术局。他认为民国时期的上海颇具魅力,“当时整个文明的登陆点是在上海”。他甚至已对照相行业进行过深度研究,“行业基本是安徽人控制,技术层面、进出口器材则是犹太人控制,可以从小角度,体现大时代。”曾经创作过《新上海滩》的编剧王宛平,也是中戏戏文系副教授。她很希望“写一点全球华人心目中风情万种的上海”。而80后编剧李潇是北方人,常年专注都市情感剧,所以对上海的感觉是:“北京很大很空旷,而上海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这个气息应该叫爱情。”而上海编剧顾伟丽则表示:“上海当代生活的特质是,时尚、进取、温柔、美丽。”
奉献稀缺资源
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表示,会为各地优秀的创作者来上海,创造一流的环境,奉献稀缺资源。他透露,光线传媒总经理王长田将带着80部武侠电影的拍摄计划,在闵行建立武侠电影拍摄基地,为此批给他400亩地。派格太合总裁孙建君,则将带来36部,涉及美、法、韩等国家的合拍片合约,落户上海。而成立了20多年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则是全国率先给予文艺创作资金扶持的基金会。
市作协党组书记汪澜表示,可以找到合适的上海作家的小说,进行影视改编。王安忆的《长恨歌》就改编成电影。她的《天香》也不错,先被沪剧院买去了沪剧改编权,但是影视改编权还没有旁落。王小鹰的《长街行》,下半年也即将开拍。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当属《繁花》,“香港导演王家卫追到上海来要买影视版权,但是金宇澄很纠结。一是,这部小说得到了文化基金会的支持,当然希望是由上海的影视机构介入,二是王家卫提出来希望他参与编剧,他就犹豫了,因为写不来剧本。最终,王家卫执着地表示,请金宇澄提出一个梗概,梳理庞杂的人物。最近,很快就要签约,事情会落定。”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