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冰故事讲得耐心
这一年开冰的时间比往年晚了三四天,乡政府又出于安全考虑,还没有批准他们在大牙郎水库挖冰。不得已老人开始挖涝坝里的冰,但忙碌了一上午,冰又少又脏,只能作罢。77岁的吾守尔大爷坐在太阳下,很是发愁。
终于,在签订了安全责任保证书后,乡政府同意吾守尔大爷在大牙郎水库挖冰了。开工当天还举行了宰羊仪式,随后,镜头非常耐心地跟随吾守尔大爷一家和村民,近20分钟几乎没有旁白的记录中,观众能够看到近千平方米的水库冰面上两百来号年轻人热火朝天凿冰的身影;看到三千块钱租来的铲车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看到吾守尔大爷在吃力地指挥着村民码放冰块,甚至要跟75岁的弟弟不高兴,只因为他胡乱指挥坏了吾守尔的习惯。所幸,20多号人起早贪黑干了六天,终于赶在水库化冰之前将整个冰窖装满了,足足两百来吨。
巴扎风貌扑面而来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确切地说,才刚刚开始。天热了,吾守尔大爷储存一冬的冰终于上市了,在炎炎夏日里,晶莹剔透的冰块是吾守尔大爷最好的招牌。每周日的“牲口巴扎(市场)”上,吾守尔大爷有一个固定的摊点,加入冰块、干果的冰水看起来清冽可口,用冰、蜂蜜、酸奶做成的维吾尔族传统饮料沙郎刀克则叫赶巴扎的生意人去除了一身的燥热。
镜头里,巴扎热火朝天,人来人往。维吾尔族同胞围着小小的冰水摊乘凉聊天,家长里短,天下大事,无所不包,自然生意也是不能少的,表情里有真切的满足和快意。而吾守尔大爷按着各地不同的巴扎天,和儿孙一起轮流在喀什市和周围乡镇赶巴扎做买卖,销售火爆的场面可以一直持续到又一个冬天来临。
民族生活贯穿始终
忙碌半年,吾守尔大爷一家能有个七八万元的收入。粗粗看去,《吾守尔大爷的冰》记录的是延续几百年的维吾尔族传统冰镇饮料制作的秘密,但其实42分钟的记录里,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疏附县阿瓦提乡去喀什市区,如今铺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车,只要20分钟;巴扎上维吾尔族传统主食苞谷馕两块五一个,连当地人也觉得羊肉“现在价钱太贵”,于是请朋友吃点烤羊肝略表心意;抓饭的制作相当考究,吃饭时指尖渗出欢快的油腻,维吾尔族人脸上会自然地溢出笑容;周五是伊斯兰教的主麻日,虔诚的吾守尔大爷顾不上吃饭净身后去参加礼聚……《吾守尔大爷的冰》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老人和冰水的故事,是一个民族乐天崇商的性格,是一幅中国西域多姿多彩的巴扎和生活画卷。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