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二十年功夫,在修建铁路新线的工程队劳动。
在所有的劳动中,最苦最累的活,莫过于开挖隧道。通常我们都说打峒,要在大山腹部凿出一条通道,谈何容易?那时,没有现在的盾构开挖的先进设备,全凭工人一锤一锤地打眼放炮,一寸一寸地向前掘进,进展速度缓慢,危险因素众多。即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出现冒顶、塌方、断层、涌水等等殃及生命的事故;进峒干活,谁都免不了要受到凿岩粉尘、头顶落石、炸药烟雾、通风阻滞的影响。特别施工到了隧道深处,远离峒口,那足以让人崩溃的黑暗,才是不得不在乎的精神压力。
常识告诉我们,光明所至,黑暗自消。其实不然,在绝对黑暗的空间里,光明,会被黑暗呑噬。虽然,在施工全过程中,隧道两壁隔不远会有电灯照明,而且电瓶车拉着装碴的翻斗车,来回驶行也都打开灯,但是在隧道里,无论多大瓦数的灯泡,其光亮,总是很渺小,很微弱,到了隧道尽头,常常只剩下钨丝那微弱的颤抖着的红色。
夸张一点说,人的一生,其实也类似在或明或暗的隧道中前行。当然,命运不一,途径不同,所得到的眷顾,有深有浅,所受到的关照,有大有小,所碰到的钉子,有轻有重,所遇到的困难,有多有少,脚下的路,有平坦,有崎岖,头上的天,有晴朗,有阴雨。但可以肯定,谁都会有落到看不清前途,认不明环境,不知道东南西北,不了解上下高低的那一时,那一刻,虽然未必就是无边无沿的黑暗,但懵懂,惶惑,颠倒,混乱,犹豫,踌躇,忐忑,动摇……却不是能够侥幸逃脱的。那些年里,长期在黑暗的隧道里干活,与共同劳动的工友便无所不谈,大家一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幸运儿,是没有的。永远在阳光下无忧无虑的人,也是没有的。
隧道里的黑暗,难以宁耐,但在施工断面上,总不会只有你一个人。而在人生途程中遭遇到的黑暗,有些时候,或者,很多时候,就得你一个人来面对了。
黑暗,也是多种多样的,翻开汉语词典,有灰暗的暗,有昏暗的暗,有幽暗的暗,有阴暗的暗;有暗淡的暗,有暗昧的暗,有暗箭难防的暗,有暗无天日的暗……有什么办法呢?光明和黑暗的交替,犹如白昼和夜晚的变换,既是人生旅途的必然,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每当陷入这种防不胜防,躲不能躲的黑暗当中,唯一的自我排解之计,在我看来,只有读书一道。读可能读到的所有的书。哪怕一张旧报,一本破书,一部没头没尾的小说,几页语焉不详的资料,都要像如获至宝地捧读,那才是排解黑暗压力的不二法门。
于是,字里行间,让我认识到世界之精彩,断章残句,使我了解到天地之宽大。人生在世,精神上的空间感很重要,一个坦荡的人,不大容易自暴自弃。
于是,今天以后,谁都明白,一定还有明天,明天以后,当然还有后天,日月如梭,心理上的时间感更重要,一个从容的人,不大容易仓皇失措。
正是读书带来的希望之光,尽管很微弱,但一直给我冲破黑暗前行的信心。所以,书是朋友,书是光明,我真心感谢那二十年里,所接触到的一切汉字印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