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杭州,路过中国美术学院门口,看到学生毕业大展名号叫“马上火”。配上的图文是车轮滚滚,烟尘阵阵,火不起来的纷纷表示难为情。
毕业展或许想要借光今年马年的好口彩,但见学艺术的人能如此直捣黄龙,倒让我沉思起来:马上火了以后呢?马上套利?马上当大师?
此诚毕业之季,在这凤凰花开的路口,莘莘学子期盼成为未来的社会栋梁,怀着一飞冲天的鸿鹄之志,好像也是没有错的。但,想要出人头地,要不要非得求得“马上”?
从孩子呱呱坠地,就一直在被要求“马上”——马上会走路、马上会说话、马上背唐诗、马上学数学……进度稍微落后,自身乃至家长都会背负起“不合格”的恶名。随便找一对父母与孩子,录下他们一天的对话,最多的恐怕就是“快点”:“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上学”、“快点做作业”、“快点睡觉”。人生的马拉松被切割成几百几千个50米冲刺。好容易挨过用数字判定成败的寒窗数载,走进二十多岁好年华,却依然没有“慢”的自由。
“马上火”,看起来简直就是个要配上感叹号的短语,铮铮作响,回荡耳际不停歇。别说找不到停下来踩一个水塘、看一道彩虹的惬意,就连停下来静静想一想要去哪里、要怎么走的空闲都没有。驴子眼前挂了根胡萝卜,狗熊身后响着根长鞭子,都拼了命地跑了起来。功与名,就是那胡萝卜,就是那长鞭子,好像你稍一停留,胡萝卜就吃不到了,长鞭子就抽身上了。
再来细究“火”这个字,用在体育竞技,倒还算适当。用在艺术领域,就透着股让人不适的劲儿——失去了艺术所专有的纯粹与清高,已是不妥;把自己放在市场天平上衡量,才是真正大告而不妙的事情。文章憎命达,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同样如此,活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反倒可能成另一种不足。
“火”不代表“成功”,“马上火”更可能是“美”的敌人。基础未稳,历练未深,只知道一味求取“马上火”,即使命运娇宠于你,也不过是沙上筑城,不能久长。不要总把“成王败寇”的压力抢在自己头上,有“慢慢来”的耐心,有“不温不火”的定力,才能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