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在《过秦论》里说,六国“会盟而谋弱秦”,“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最后却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惜乎六国,纵有吴起、孙膑、乐毅、廉颇等军师名将,也只能功亏一篑。可见,各有怀抱,貌合神离,干不成大事。
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实践看,这种思维依然存在,甚至还根深蒂固。有的地区,上游发展好,污染转下游。有些部门,惧怕改革动了自己的“奶酪”,不主动不配合,沦为“肠梗阻”。有些领域,“九龙治水”,谁都想管一点,什么也管不好。我们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事实上,今天一地的发展,不仅需要着眼全局来谋划,也需要在全局中看清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作为领导干部,不仅心中要有大格局,也要有大胸怀。倘若放不下“追名夺利”的利己诉求,抛不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利益迷思,推不倒“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权力心墙,治理能力如何能提升?怎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治国理政的进程中,在公共治理各方面,打破了这种“一亩三分地”思维,局面必是别有洞天。(姜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