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放弃绿卡比例高
FATCA法案正式实施,对在美华人华侨尤其是绿卡持有人来说,可谓五味杂陈。按照不少人的传统思维,中国人就算拿到美国绿卡,自己在中国的收入和财产只需向中国政府交税即可,无需再向美国政府报告、纳税。不过,随着FATCA法案的实施,很多人已然没有选择。小张说:“不是不能报,而是不舒服,有种店大欺客的感觉。”
在圣迭戈经营一家中餐的陈先生,来自浙江,虽然到美国十年,依然没有入籍。2005年,陈先生在国内投资了一座水泥厂,每年的利润在数百万人民币。如今,家中父母年迈,加上国内生意发展不错,陈先生正在考虑以后回国内常住,放弃绿卡。而FATCA的实施,更是让他下了不少决心。
美国国税局(IRS)统计显示,2008至2011年间每年放弃美籍的人数超过1500人,根据每季公布的弃籍人士资料发现,华人姓氏比例极高。不过,在美国要放弃绿卡也非易事,还须缴纳出境税。纳税人在弃籍当天,须清算全球总资产,并视同“市价出售”缴纳所得税。因此想要跟美国说再见,事先还必须进行缜密的理财规划才行。
在FATCA的“威慑”下,不少中国人绿卡申请者在申请前就已开始进行税务策划,通过建立信托基金转移财产所有权等诸多方式,将其海外资产与个人身份做切割,合理避税。纽约税务咨询事务所总经理张庆说:“实际上FATCA强调的是披露而不是增加征税,也并非意味着一个新的税种出现,合理避税并不受影响。”
中资金融机构成本增加1亿
FATCA法案正式实施,对在美中资金融机构而言,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FATCA要求2015年起各金融机构必须向美国国税局申报美国籍客户的所得,各国金融机构若不愿配合辨识客户是否具有美国籍、提供客户的相关账户资料,则该金融机构在美国的投资(包含全体客户委托投资在美国的海外共同基金)收益部分都会被预先扣缴30%的惩罚税率。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统计,长达500多页的FATCA执行细则将为拥有美国客户的中资金融机构带来3000万到1亿美元的新增成本。以一家拥有超过100家分支机构的跨国银行为例,为了满足FATCA合规细则,在不考虑邀请外部顾问团队的情况下,银行仅在商业模式调整、系统完善、合规、税务、法律、产品开发、美国客户尽职调查等方面的支出,可高达3000万美元。
一位中资银行驻洛杉矶办事处人员向记者透露,该行为了向美国政府提供相关信息,雇佣了专门人员处理相关事宜,导致成本支出多了不少。不过,该人士坦言,羊毛出在羊身上,“核查增加的额外成本最后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另外,预提税的征收,将大幅减少国内银行投资美国金融产品的收益回报。驻美记者 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