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明
27.觉得扩股是个办法
阿惠呷了一口茶继续说:“天津塘沽码头设置业务处,我觉得很好,很有必要。塘沽码头腹地很大,可以连接北京、直隶、山西、内蒙、热河等诸地盘,业务量大,虽则外国势力在那里较大,因为业务数量大,阿拉还是可以从中分得一碗羹吃。”阿惠说过他的想法,就不再作声,他要听听大家伙的意见。
董事会出现冷场,大家都在思考阿惠的思路。阿祥觉得阿惠的看法很有道理,于是说:“刚才阿惠哥说得有道理,阿拉现在建立业务处,首先要考虑实效,还要考虑成本,毕竟设立一个业务处,每年要花费不少银子,所以,暂时先建两个业务处可行。不过我有个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商议商议,看看能行不?”
“阿拉设立业务处,除了承接运输业务,还可以开展异地贸易。大家过去都在沙船上做过,知道利用南北两地货物差价,是可以做生意赚钱的。我的想法是,在运输业务不满足时,可以利用剩余吨位,做一些自己的生意,让空余运输力量得到利用。不过,我闲话讲在前头,做自己生意,公司成本费还是要收一点的。”阿祥说完,看看大家,大家都点头称是。大家商讨了一阵,最后决定,由阿惠牵头主持建立业务处事宜。
阿祥决定购买新轮船。那天,公司召集了董事会,阿祥专门请贝星海船长给大家介绍新船的优点。在意见取得一致后,阿祥提议,因为资金不足,今年年底不分红了。他的这项提议得到董事们勉强通过,毕竟,眼看到手的钱突然说没了,有人心里不舒服也是正常的。
阿祥做事一贯有魄力,他从一个沙船水手到轮船公司董事长,靠的就是他的果敢和魄力。当年他比哥哥梁忠惠迟上沙船,但是现在,他已经拥有几万银两的身价,而他哥哥,至今还是个只有四五千元股权的董事。照理说,兄弟俩智商差不多,但是阿祥做事大胆,有股子狠劲,而阿惠就比较保守。他俩在沙船当水手,出一趟海,也就两三块大洋工钱,不过,船主考虑到船工利益,每次出海,允许他们捎带几十斤私货。阿惠讲实在,每次到山东石臼港买些苹果回上海卖掉,阿祥呢,却出高额利息向朋友借钱,他在石臼港附近水晶产地收购了不少水晶。这样,一趟船跑下来,阿惠能够赚上三四块大洋,阿祥呢,却可以赚到二三十块大洋。一年下来,阿惠只积余百把块大洋,阿祥却可以积余七八百块大洋。与阿惠把钱储存到钱庄生息不同的是,阿祥有了钱,就参与沙船入股,这种钱滚钱的途径,很快让阿祥的钱滚大了。几年后,阿祥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举动,集资合买了一艘快要报废的旧轮船,组建了自己的轮船公司。
也是阿祥的运气很好,那艘旧轮船几年跑下来,没有出过一次事故。搞航运只要船在动,其利润确实可观,一年多下来,阿祥已经把买船的钱赚了回来。看到轮船公司赚钱那么容易,阿惠终于也动心了,在阿祥公司购买第二艘船的时候,阿惠提出入股,成了公司董事。
董事会决定买新船后,阿祥和星海与英德两家船厂接洽,谈下来的结果是英国轮船3500吨排水量,要价十八万三千块;德国的轮船2500排水量,要价十六万块。阿祥请星海仔细测算,星海经过再三推敲,认为还是买英国的船更加合算,但是公司尚缺八万多块资金。
购船金额不够,咋办?大家七嘴八舌说了一通,有人说到钱庄贷款,有人说找朋友扩股,还有人说是否可以与英国人商量商量,余款推迟3个月付讫。
阿祥听了一阵,他觉得扩股是个办法。但是找谁扩股呢?找众多散户,人多口杂,怕以后事情不好办。但是找大户,同行中一时又找不到合适对象。正想着,突然脑子里闪出一个人来——章承德,对!让章承德投资参股!他觉得这再合适不过了。
此时的章承德已经今非昔比,自从经历过贷款风险,承德的生意一路顺风,才两年工夫,承德的资产已经翻了一番多,资产直逼百万银两。更重要的是,承德曾经对阿祥说过,以后想入行海运业。有了这个底气,阿祥向董事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听说请章承德入股,都一致认为太合适了。有的老董事说,德哥如果愿意来入股,那是再好不过了,当年阿拉公司刚刚开张,幸亏德哥给阿拉帮助,这样的人参股,阿拉举双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