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维空间
对于新生代海派艺术家的思考
张立行

■ 何曦国画作品

  ◆ 张立行

  作为2014上海市民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的“嬗变:新海派当代名家精品展”7月12日起在虹桥路1665号刘海粟美术馆临时馆址正式拉开帷幕,并展至7月31日。此次展览由刘海粟美术馆主办,路画廊艺术机构承办,是新海派艺术近年来难得的一次阵容相当齐整的集体亮相,参展艺术家包括方增先、施大畏、张桂铭、韩天衡、张雷平、杨正新、张培成、韩硕、马小娟、韩伍、车鹏飞、萧海春、乐震文、汪家芳、丁筱芳、何曦、万芾、朱敏、张弛、鲍莺、庞飞等老中青三代具有代表性的海派艺术家,基本体现了当代海派艺术的总体风貌和水准。

  此次展览策展人、路画廊艺术机构艺术总监路亮认为,一度被学术界和艺术品市场冷落的新海派,近年来异军突起,日渐走红。以往人们对海派的认识,主要还局限于“文革”前甚至解放前的那些近现代海派名家及其作品,而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新海派艺术家,无论就学术层面而言还是从市场角度看,还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与理论总结,这与目前新海派已具备的整体实力明显不符。这次展览中亮相的新海派艺术家的作品,即便放在全国,也属一流。

  从学术角度看,所谓的新海派,是指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主要创作基地的那批艺术家。与传统海派相比,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勇于创新,代表了日渐国际化的上海城市文化特质,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就市场而言,相对于京派、金陵画派、浙派、长安画派等国内的一些主要画派,新海派书画的价格在相当一个阶段不温不火,但这一状况近几年得到改观。新海派尤其是其中一些一线艺术家异军突起,其创作的精品屡屡成为国内各大拍场的热门拍品,创下成交价新高。

  新海派在国内画坛的崛起,既是各方对海派书画艺术本身的再认识,更是对上海城市文化地位的认同。无论是从海派书画的历史沿革出发,还是就当今新海派的整体创作实力而言,新海派应该还有更大的作为,产生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影响力。然而,“新海派”目前也有不少值得担忧之处,最主要的是后继乏人,尤其是缺少有全国影响力的新生代艺术家。“新海派”的主力画家大多已六七十岁,50岁左右的已是凤毛麟角。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施大畏最近在与笔者交流时透露:在今年全国美展的评选中,上海选送的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形式很多样,技术很纯熟,但是,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无法打动观者。如果从技术的层面看,不少新海派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的水准无可挑剔,在全国美术界也可以说居于领先地位。但是,这些新生代海派艺术家还缺少真正的生命体验,缺少对生活的开掘和发现,缺少充沛的情感的投入,过于理性和讲究技术。他们的作品也因此缺少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显得空洞和苍白。而对真正的艺术家说,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开掘和发现,情感的投入,要远比纯粹的绘画技术来得重要和珍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家装专版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8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对于新生代海派艺术家的思考
笃志印石印论辑集的顾湘
关于“扬州八怪”的几种说法
创新为魂 爱心助梦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5对于新生代海派艺术家的思考 2014-07-12 2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