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天衡 张炜羽
享誉印坛的“三堂”印谱(明《学山堂》、清《赖古堂》《飞鸿堂》),毕竟难逃物藏不过三代的魔咒。蔚为大观的学山堂的藏印,在张灏身后即散失一空。然而“幸而有好之者”,学山堂遗印在清代初中期被诸多嗜印者什袭而藏。其中虞山顾湘毕三十年之功,极力搜罗,竟得张氏原印的十之三、四,可谓古缘深厚。此外顾湘又留意历代印学论著等资料的辑集,并汇编成帙,对后世印学的研究与参考带来便利。
顾湘,字翠岚,号兰江,别署小石山房。江苏常熟人。富藏书,珍藏宋元以来旧椠达数万卷,又乐于雕版刻印古籍。太仓学者季锡畴曾授经其家,因季氏淹通经籍与金石之学,受其熏陶,顾湘遂精于印章鉴别。顾湘颇有追踪“三堂”印谱之遗风,除了热衷于收藏旧印、编辑印谱外,还延请歙县印人程德椿至小石山房,镌刻《桃源行》等铜印三组,甚为精妙。道光八年(1828),兄弟俩合辑《小石山房印谱》,卷中有林皋、丁敬、黄易、陈鸿寿等当朝名流佳作。道光三十年(1850)顾湘又将自藏印辑为《小石山房印苑》和《名印传真》,两谱中包含元代朱珪至清代徐三庚等一百余家印人的印作近六百钮,被邓石如之子邓传密誉为“振芳华于艺苑,洵足廓后学之心胸”。如此大手笔地将元明以来名家刻印汇集成谱,自飞鸿堂主汪启淑之后当首推顾湘。
顾湘又辑有《学山堂印存》,悉属学山堂旧物。据季锡畴称,张灏藏印散佚后的二百年中,遗印分别被昆山葛氏、天都汪氏、太仓陆氏与广堪斋毕泷、吴门寒碧山庄刘恕及季氏本人收藏。顾湘自道光初开始搜集,至道光末终将刘、陆、毕三氏旧藏悉收囊中,因“喜先哲之制作犹存”,辑谱以传。可惜顾湘年齿不永,中年而殁,其藏品子嗣虽能暂守其业,但最终还是无奈地落入星散离落的轮回之中。
顾湘对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首次辑录自唐宋迄明清三十五家所作有关篆学、印学论著及印人传纪三十种,题为《篆学琐著》。其中各家论书有李阳冰《论篆》;论印有吾丘衍《学古编》、甘旸《印章集说》、朱简《印经》与《印章要论》等;印人资料有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成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篆学琐著》收罗广博,多为元明清时期研究古玺印及流派篆刻的经典论著,涉及到印章的形制、源流、技法、风格等各个方面,至今仍极具参考价值。编纂主旨颇为新颖的是顾湘在书中专辟《论印绝句》一章,收录沈心、厉鹗等清代十三家论印七绝一百五十余首,并对诗中印学典故多作详注。除此之外,像倪印元称赞明末女篆刻家韩约素的:“回文小篆经纤指,粉影脂香绝可怜”,和丁敬阐明艺术创作主张的:“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等意蕴无穷,千古不磨的经典名句,均赖以传诵,顾湘汇辑之功甚伟。
诚然,搜集虽丰而伪讹难免,一些前人伪托、抄袭、误植的著述也多羼杂其中,这是其不足处。然非顾氏一人一时的不足,这类疏于著录考证,以讹传讹,摘引传抄的风气,直至民国间犹存,若邓散木之《篆刻学》即为明显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