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学海”同样优秀
周文灏是澳门培道中学高三学生,秋季开学,他就将去澳门大学传播系就读大一。周文灏小时候时常感冒,父母想让他变得壮一点,就送他去学了游泳。没想到一游,就游到了现在。“他可是澳门200米蛙泳纪录保持者,大家都叫他‘澳门一哥’呢!”一旁的《澳门日报》记者梁岸峰很为这个帅气阳光的大男生骄傲。
“我的学习成绩?蛮好的,大概一般是在年级前20%左右吧。”周文灏说,和内地不同,澳门并没有“准专业”的青少年训练,他和同学们都是利用放学时间去训练,游泳,只是兴趣爱好。同时要兼顾学业和爱好,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在于,做事专注力非常高。“很辛苦,有时也想放弃,但是找不到放弃的理由,就一直游到现在。”周文灏说,跳入一池碧水,无论当天心情如何,都会很快平复下来。
退休教练澳门带队
“哎呀,勿要采访我来,我还要去帮伊拉去做放松。”泳池旁,穿着澳门队队服的女教练忙着叮嘱比赛完成的队员擦干身体、披上外套。见到记者来访,一开口却是一口上海话。
女教练叫应静莉,今年62岁,曾经是上海游泳队教练。2011年,已经退休的她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派,赴澳门带队训练。一年半前,她成为周文灏的教练。每次200米大赛,成绩都要提高五到六秒。
“以前,我平时游得还不错,但没有比赛感觉,应教练指导我怎样在一场比赛中分配体能,让我提高很快。”周文灏说,每次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教练都会用“相信你的技术”来鼓励他,在鼓励声中,他圆了金牌梦。
一名澳门游泳队工作人员曾是应教练在上海游泳学校任职时带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应教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办法让队员减少体能消耗,但每个动作都练到点子上。对于一名少体校学员来说,一天游六七千米是常事,但是应教练通常只要让学员们游四五千米,就能达到训练效果。这个特点,用在训练时间有限的“纯业余”澳门学生泳将身上,很有用。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