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归虚储怪
陈鹏举
  ◆陈鹏举

  那年,刘海粟九十三岁,我和拿恩、端木都三十九岁。想合作写一本《刘海粟传》,请海老先写了一段话作为序。海老写了,其中说“三个三十九岁的年轻人,要写他们心中九十三岁的刘海粟。一百本《刘海粟传》会出现一百个刘海粟,我期待他们写出他们心中的那个刘海粟。”海老这段话是毛笔写的,如今不知淹留在哪里?

  我第一次见海老是在当记者的第一年。他刚从香港回来。在香港他画了一幅红梅,获得一百万港币,随即悉数捐给了他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

  那天下着细雨,我在上海大厦采访他。他个头不高大,可气场太大。洪钟般的嗓音,还有浩然的笑声,讲述他访港的经历,拳拳之心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记得当时新华社曾涛社长也在。他称赞说,海老的伟大,在他心怀着伟大的祖国。

  海老朗诵了他题在那幅红梅图上的一首绝句。最后一句是“她在神州彩霞中”。我把它作为了专访的题目。

  之后,多次见到他。有一次他蓦然念叨我的名字,说“‘鹏举’,一幅画啊”。也是那次,我问他徐悲鸿怎样?他回答说:“当然是大师!”那时候“大师”的称谓,不像现世这样没品。可见海老是真评判。

  他在当时的天马大酒店过九十岁生日。那时九十岁还是神仙般的年纪,大家都惊奇他依然身板硬朗,谈笑如常。亲友,还有工作人员,刚好两桌。筵席上,有人提议,每个人保存一份由所有人签名的菜单。海老和夫人夏伊乔先签。海老每份都签得很端正。海老说过,写字,不求写得好看,写端正就好。看着海老签菜单,我相信他对字的虔敬态度,原本就在他骨子里。

  海老十上黄山,我因病无缘随行,拿恩、端木去了。在黄山北海散花精舍住了一个月,端木带回海老写给我的“归虚储怪”四个字。这四个字,是清代一个文人写了刻在黄山一块山石上的。他写的该是他对黄山的感受。黄山云海无定无据的万古朝气,被他写对了。我想,他的感受也是海老的感受。所不同的,海老的这一感受除了对黄山,还宽阔到对艺术和天地了。展开墨迹的那一刻,感受到了海老的感受。我储存了海老深意,回归了天地初心。

  他活到了一百岁。一些黄昏,和他在一起,总是他一个人在说,说他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个世纪了,他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少年,一个和家国命运攸关的少年。

  他经历了一个世纪,有关他的一路行走,后人其实是不可轻言的。一个人没力量为一个世纪买单,也没力量为活过一个世纪的自己买单。评价一个人的气节,不可以出自风闻。苛求活过一个世纪的前人,最好记得自己才活了多少年。

  上世纪的风流人物,大多远去了。所幸他们留下的墨迹,还带着各自的体温和心的温度。读到“归虚储怪”四个字,真的感受太好了,总觉得他们风流宛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4夏玲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民资讯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2014上海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专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8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专版
定识人间有此人
归虚储怪
我收藏的南昌起义连环画
“大集邮”的小掌故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归虚储怪 2014-08-02 2 2014年08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