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王蒙所有的书中弥足珍贵,与其说是历史之书,不如说是作者一生的心迹,关于人生最美、最深情、最诗意盎然的汉语书写。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打趣道:“80之后就是‘80后’,青春作伴好还乡。”
王蒙说,起初想给这部小说起名叫《烦闷与激情》,但发行认为这样容易让读者误解为是一本学理方面的书,于是就改成《闷与狂》。有人批评这本书是“写疯了”之后的产物,但是王蒙坚持《闷与狂》是一次前卫的写作,是一种心灵化的创作。
王蒙的《青春之歌》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当下韩寒和郭敬明的作品广受追捧。老偶像如何看待“新偶像”?王蒙答道,不敢说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太多了解。“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青春,谁的青春都不是吃素的。青春和耄耋本来并不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青春太多了,压缩成了耄耋。耄耋切成薄片,又回复了青春。”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评价认为,这是一个拥有60多年“写龄”的作家45卷文集1700万字作品的诗意浓缩,是一个叫“王蒙”的人全部“受想行识”换一种形式的总结陈词,是自传体小说或小说化散文化诗化的自传,是用70多岁高龄依然渴望爆炸、依然能够爆炸的“语言瀑布”。王蒙一直追求小说的诗和诗的小说,到了《闷与狂》,这种追求可谓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