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一年中的旅行旺季。出门旅游往往行程过紧,导致不少人因过度劳累而免疫力降低,这就给带状疱疹病毒发作创造了机会。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疼痛科主任万燕杰教授指出,带状疱疹在早期往往容易迷惑患者,至少一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都是先疼痛再出疱。他建议,若某个部位发生疼痛,特别是出现皮肤闪电样痛感时,需警惕可能是“变脸”的无疹型带状疱疹在作祟,应及时就医,让医生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
同类病毒引起带状疱疹和水痘
万燕杰主任指出,带状疱疹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但也有年轻患者出现,这主要是因为过度劳累或者熬夜等因素,导致自身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病。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病症。该病毒长期潜伏在人体的脊髓神经根处,正常情况下不容易发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或抵抗力减弱了的时候,如精神紧张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就会激活潜伏在人体内的病毒。万燕杰主任提醒,工作紧张、精神压力长期较大、情绪经常低落、长期熬夜的人如身体某处突然出现疼痛需警惕带状疱疹。
此外,长期大量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接受大剂量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及抗癌药物等,最容易发生。病毒被激活后,即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遂引起带状疱疹。
万燕杰主任提醒,由于水痘与带状疱疹病毒是同类病毒,这种病毒可针对不同年龄和体质人群引起带状疱疹或水痘两种不同病症,水痘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而带状疱疹广泛分布于各年龄人群。这两种病主要都是因为人体免疫力低下所引发,再通过皮肤接触或者呼吸道传播。因此,一旦发现家中有得水痘或带状疱诊的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若家中有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婴儿,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不同部位的神经痛易被误诊
大部分带状疱疹患者会感到局部外周神经的疼痛,疼痛发生的部位不同,就易被当作相应部位的疾病。万燕杰主任举例说,当疼痛发生在牙齿或耳周围时就容易被当作牙病或腮腺炎;表现为胸痛时容易被当作心绞痛;发生在右肋部,常误诊为肝病;腰部的带状疱疹则很容易被视为腰椎疾病;上肢的带状疱疹误诊为颈椎疾患。
万燕杰主任指出,与腰椎疾病等引起的持续性疼痛不同的是,带状疱疹的疼痛具有自发性、针刺样、烧灼样、阵发性的特点。虽然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但一般以躯干、胸肋、腰背最常见。疱疹往往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并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因而被称为带状疱疹。发作时不仅灼热瘙痒,还可伴有神经痛,患者往往非常难受,甚至会影响睡眠。疱疹结痂后,部分患者的疼痛还会延续,影响生活质量。万主任提醒一些年老体弱的人,若某个部位发生疼痛,特别是出现皮肤闪电样痛感时,切记有可能是“变脸”的无疹型带状疱疹作祟,应及时就医,让医生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
二次“带状疱疹”或是癌症预警
通常人们一生只得一次带状疱疹,但也有少部分人当抵抗力严重下降时会复发。而一些老年人因第二次“带状疱疹”去就医,结果却检查出了癌症,原来复发的带状疱疹是前驱症状。
万燕杰主任介绍,在带状疱疹患者中,0.6%是癌症的初发症状。据了解,现代医学证明:带状疱疹不是终生免疫的。年轻时患过带状疱疹的患者,年老时也可再次发生。而大多数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身体的免疫下降有关,而肿瘤的发生也与免疫缺陷密切相关。因此,他建议50岁以上的患者,在治疗带状疱疹的同时最好做—下肿瘤相关检查,争取早期发现。
13.8%带状疱疹会有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发病和年龄明显成正比,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不佳、新陈代谢慢,患病后也更容易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此时,皮肤疱疹都已消失,部分患者会有色素沉着或者疤痕增生,多出现持续的灼痛、刺痛或带有撕裂样、压榨样疼痛,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连宽松的衣服都不能穿。
大约13.8%的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神经病理性疼痛,一旦发展为神经痛,治疗难度很大。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科除了口服药物治疗外,还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如在影像学引导下将治疗药物直接注入病变的神经根部,即靶点治疗;脉冲射频治疗则是用物理方法调节神经的电生理功能;而对于发病超过3个月、严重顽固的疼痛还有经皮隧道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术及神经毁损术。3年来公利医院疼痛科已收治来自各地顽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三百多例,都取得满意疗效。
万燕杰主任强调,疼痛科针对神经系统的微创介入治疗,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有了专业的治疗。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视,解除疼痛,轻松生活将成为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