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冠主任指出,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可出现骨痛。研究发现,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患者一年内致残率高达50%,死亡率高达15%-33%。而在存活的髋部骨折患者中,即便骨折后一年,仍有1/4的患者不能恢复活动能力。这无疑会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极为沉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
弯腰驼背被大部分人视为人类逐渐衰老的自然现象,其实,驼背恰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典型症状。陈主任介绍,脊椎椎体前部负荷量大,尤其是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造成驼背,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造成的椎体压缩,身长平均会缩短3~6厘米。
绝经女性人群属骨质疏松高发人群。因为女性到了更年期后,随着卵巢功能的减退会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的吸收和重建失去平衡,骨质逐渐变脆,骨质密度下降较快,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这也是为什么摔跤老人中的大多是老太太而不是老大爷的根本原因,而摔倒后导致的骨折就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
如何防止摔倒后引发的严重骨折?陈亚冠主任认为,预防骨质疏松仅仅补充钙和维生素D远远不够,还要进行抗骨吸收治疗和促骨形成的多面治疗,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就诊宜早不宜迟,骨折后应及时到专业骨科医院进行积极治疗,待骨折逐渐愈合后,不能因为害怕再骨折而逃避康复锻炼。骨骼康复需要运动刺激进行恢复,可适当进行一些慢跑、打太极拳、快走等运动,这些运动对骨骼产生压力,可增强骨质密度。此外,如果发现老人跌倒后出现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情形,第一要想到可能发生骨折;如果出现腰背部疼痛,双腿活动或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可能是腰椎部位出现损伤。出现这些情况时,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